三大战役读后感350字,三大战役观后感四百字左右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7-16 22:13:10

短短三年!短短三年!形势逆转得超乎想象,超乎*的预期,超乎蒋介石的想象。

*,信仰坚定,自信满满。

蒋介石,一代奸雄,雄心勃勃。

三年后,一个笑容满面,胜利的喜悦溢于言表。

三年后,一个不可置信,神情沮丧黯然神伤。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胜得那么迅速?为什么国民党反动派败得那么狼狈?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国民党反动派也在总结。

虽然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在历史的尘埃中,但带给我们思考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因为真理永远是真理,时间抹不去它的光芒。

启示一 要和平,不要战争。

八年抗战,艰苦卓绝,血债血偿,3500万的生命在控诉,几千亿美元的国家损失,国破家亡,流离失所,此中滋味,非经历不知其难,非经历不知其苦。中国人民在经历了巨大的牺牲后,终于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了难得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胜利。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对民主的追求从来没有这么迫切,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这么坚决。人民期待着,期待着,可重庆和谈破灭如一盆凉水贯顶而下,刚签的《双十协定》墨迹未干,国共内战爆发,彻底寒了人民的心。国民党反动派仍然骄傲自大,凭着八百万的囯军,仗着美国的援助,认为共匪不值一提,依然坚持既往的剿共政策,这太失民心了。

而共产党恰恰利用国共和谈,向民主友好人士推介中国共产党的和平主张,消除了一些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误解和偏见,赢得民心。人民不要战争,人民要和平,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可蒋介石逆民心所向,只能一败涂地,虽然三大战役中,他用的都是抗日名将,然最终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因为和平是民心所向!

启示二 反腐败,宜早不宜晚

抗战胜利后,腐败成风,社会混乱,杜聿明直言敢谏,可蒋介石却一心反共,因为怕这边查贪腐影响那边前线将官,所以对将兵贪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他不知道腐败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危害之大,超乎想象。最后,事实摆在他面前,他也意识到腐败的严重性,派蒋经国去肃贪,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妥协,用他的话说,反,亡党,不反,亡国,他最终选择了不反。

针对腐败,不能有丝毫懈怠。正如身上恶疮,开始是个小毒果,容易清除,一旦变大成疮,就没办法了。何况有个上行下效的问题,蒋介石一出场,就是酒会大宴,国民党内更是人人为已,花天酒地,全然没有国家观念,只顾个人享受,下面官吏自然竞相效仿,蔚然成风,当腐败成了一种风气时,到最后就没法收场了。虽然也有清正廉洁,为党国奔走之人,但终究难挽狂澜。

反观*及革命前辈,皆一身布衣,吃家常饭,穿粗布衣,生活俭朴,一心为民,人人都看得到,全军自然都一心*敌,风清气正,攻必取,战必胜,干啥啥成,全军士气高昂。

反腐败易早不易迟,一旦成风,如洪水泛滥将不可收拾。军队腐败影响作战士气,文官腐败了打仗没钱。蒋介石如果能够听从身边忠直之士(如陈布雷)的劝诫,认识到腐败是导致一切失败的根源,先反腐,彻底反,政府反,军队反,不计代价不论功过,一视同仁,恐怕不会只三年就失去百万大军,失去半壁江山。

任何时候,腐败都是一个时时、事事、处处警惕的字眼,必须把这两个字当作千秋大业来抓。因为再伟大的事业,再伟大的功绩,在腐败的一点点腐蚀下都会轰然倒塌。可蒋介石一心剿灭中国共产党,却忽视了腐败的强大力量。

腐败,一切事业的老对头,让我们正视它,消灭它,挖它的根,断它的流,正本清源,让我们的事业常青。

启示三 亲疏不分,团结一致

蒋介石败在亲疏有别,对嫡系那是恩宠有加,使得嫡系将领对他是忠心耿耿,打仗时拼死上前,勇猛无比。而对杂牌军那是常怀戒心,他的所做所为,让杂牌军将领们都心存防备之心,害怕自己没有了实力,被蒋介石趁机吃掉。所以,杂牌军的将领们在打仗时,都很注意保存实力,不肯拼死力战,而是消极怠战,结果往往导致失败。

另外,蒋介石的将领们还爱争功抢功,在做战时为了争功抢功互相掣肘,互不配合,结果失去很多有利战机,导致大溃败。辽沈战役中范汉杰的计划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大将领们不配合。

而反观我人民解放军,从来不分彼此,在战场上对分配任务也不挑三拣四,只专注于完成任务,在作战中还密切配合。比如,淮海战役中,中原*军装备低劣,虽说参加淮海战役配合华东*军,但因为无重武器而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候,华车*军粟裕及时按重炮部队来支援,最终灭了全美械装备的黄维兵团。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共产党人从来就不分彼此,为了革命,不讲条件,不讲待遇,彼此支持,从不拆台,这是我们的制胜之道。

启示四 为民谋利,人民最伟大

蒋介石本来也是积极的革命者,一心要打倒军阀,救国救民,但他权欲过盛,善于使用手段,善于投机,在北伐战争中,因为军费问题,也因为自己的野心,他选择了背叛革命,成为大买办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帝国主义的代理人。他口口声声说为中国,却没有为人民说话,为人民服务,而是为资本家商人说话,为他们的利益而战,为美帝国主义而战,与人民为敌,只能是自取灭亡。

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为人民而战,无数的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就是为了能过上好生活,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他们带领农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农民手里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终于不再受地主的压迫,头上的三座大山终于被推倒,由鬼变成人,过上了人的生活。

启示五 天下为公 心怀天下者胜

天下,谁之天下,人民之天下。蒋介石一心想把天下打造成蒋家王朝,搞独裁,假民主,不得人心,虽然他很聪明,但自以为自己很聪明,那是自欺欺人,天下聪明的人多之又多,再多的掩饰,再多的辩解也不能掩盖自己的虚伪和自私,就连最后他的文胆陈布雷都看不下去了,一个人说谎话说得这么无耻,陈布雷做为一个文人都感到羞耻,可蒋介石却辩解说陈布雷不懂政治。是非对错都摆在那儿,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偶尔的欺骗会得逞一时,但时间长了,吃过亏的大家还怎么相信你,你必将失信于天下,这从最后蒋介石众叛亲离就可以看出来。

我们看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抗日战争走在最前线,解放战争为人民,把土地分给人民,让人免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为了天下苍生免遭涂炭,真心坐下来和蒋介石和谈,这所有的举措都在以天下人幸福为幸福,以天下人快乐为快乐,人民看得见,人民心里真心拥护,*是人民的大救星呀,为了捍卫革命的果实,人民自愿支前,不惧千里,不惧风寒,推着小推车给前线送粮,尤其感人的是焦裕禄带领的支前队,粮食被飞机炸了,就借粮支前,其中一个队员杨老汉,三个儿子全部战死,他把苦水从肚里咽,义务为前线士兵做包子,不怕牺牲,无所畏惧,屡立战功。这是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典型,这反映了人民渴望解放的迫切愿望。

真心为民者胜,正如古语所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心怀天下者,只有心忧天下者,只有力行为天下者,才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才能带领人民打败蒋介石反动派。正应了孙中山先生的话,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可是蒋介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自我感叹,黄埔精神都哪里去了,认为军队的人都是贪生怕死之徒,都为自己着想,心中没有国家。他可曾自省,他顺应历史的潮流吗?他心怀天下百姓吗?为了一己之私利,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挥起屠刀,向无数的革命砍去,他毫不手软,这样的利己之徒只能走向失败。

启示六 自助者,天助也。

蒋介石一直都在靠美国输血,本来没有发动内战的资本,他利用手段,向美国摇尾乞怜,一开始,美国是全力支持,不断向其提供美械装备。蒋介石自认为全美械装备无敌于天下,向解放军发动进攻,结果两个战役后,所取得的战果让美国大跌眼镜,失去了信心,不再支持蒋介石,转而支持李宗仁。

求人不如求己,一味求助别人,靠借别人来的势来谋自己的事。这无可匪议,但是当你没有利用价值时,谁也不会帮助你,反观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这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智慧和远见,任何时候,独立自主都是不过时,是非常正确决策。

三大战役,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永不过时,研究它,会给我们带来一连串的新思考,新想法。

致敬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无数的革命烈士,你们的将英名常留人民心间,你们的豪气将长存,光照千古!

三大战役读后感350字,三大战役观后感四百字左右(1)

三大战役读后感350字,三大战役观后感四百字左右(2)

三大战役读后感350字,三大战役观后感四百字左右(3)

三大战役读后感350字,三大战役观后感四百字左右(4)

三大战役读后感350字,三大战役观后感四百字左右(5)

三大战役读后感350字,三大战役观后感四百字左右(6)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