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无不对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印象深刻:
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 《三国演义》作为文学作品,取材于《三国志》,二者也不完全相同,甚至还有不少差别之处。仅就桃园三结义而言,看看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据《平原县志》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山东参议钟陵张臬所撰《重修三义庙记》记载:“世传桃园村为后汉先主与关张结义之所,今在平原城西北十五里,故有三义庙尚存,后平原人改建庙于县之南城外,以便崇祭祀。”
“考之,献帝时先主(刘备)尝为平原相,与关张素友善,疑即结义之所”。
清康熙三十一年六月(公元1692年6月),邑人朱泗滨在《重修三义阁建醮记》中记载:“固宜平原为汉昭烈堂里桃园,古驿邑西北,相传为昭烈与帝君及张将军结义之所。”
“史称昭烈与帝君张将军出去必偕。欢好无间,则三义之名其来已久。”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在公元190年至194年“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在此期间,“关羽充马弓手,张飞充步弓手”,“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在平原,自古至今,刘关张三结义的故事妇孺皆知。“桃园三结义”就发生在今平原县城西北十五里的桃园村。桃园村原为官道上的一个驿站,刘备东汉末年在平原为国相时,与关张在驿站西南一片桃林中结拜为兄弟,张飞到邻近搬酒的村庄被称为“搬酒店”,后误为“半吉店”。他们在结义时的焚香炉投入井中以示永世长存。后人在桃园村立庙以祀。
“三义庙”建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但从现有古籍资料记载证明应在宋朝之前。从现在的遗存看,当初“三义庙”的规模应该是一座五进深的大庙。
“三义庙”的最后一座殿宇于1965年被桃园村拆除,改建为桃园小学。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