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的水位高低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每年的秋冬季节都是鄱阳湖的枯水季,大片裸露的湖床往往会被绿色的草原所覆盖。
水位下降最大的问题是会有大量的鱼被搁浅在湖床上,搁浅的鱼除了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这些普通的鱼类之外,鄱阳湖江豚、鲟鳇鱼等比较珍贵的鱼类也时常有搁浅事件的发生。搁浅的鱼中既有不到10厘米的小鱼,也有十多斤一条的大鱼。
正常情况下搁浅的鱼都是在浅滩,不需要用网就可以捕到,但这些鱼却只能看不能捕捞。因为根据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长江保护法》第53条规定:国家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严格的捕捞管理。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鄱阳湖南矶山自然保护区就属于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之一,即使是搁浅的鱼原则上也不允许捕捞。虽然当地的护鱼员努力得想将搁浅的鱼转移到长江之中,但是工作量巨大,完成难度高,多数搁浅的鱼最终只能死在岸边。
可能很多人觉得搁浅的鱼让其“听天由命”有点残忍,其实搁浅的鱼越多对自然环境来说就越好。首先,搁浅的鱼是鄱阳湖当地水鸟的重要食物,据统计,每年在鄱阳湖湿地过冬的水鸟最多能达到50万只,在当地有记录的鸟类达到了352种,占到我国所有水鸟种类的49%,其中不乏白头鹤、白鹤、小天鹅等珍稀水鸟。搁浅的鱼数量越多,水鸟食物也就越丰富,也就更有利于鸟类的繁衍生息。
其次,搁浅的鱼数量越多,说明这两年来长江禁渔的效果越显著。早些年,鄱阳湖作为天然的淡水鱼仓库,每年淡水鱼的捕捞量能达到2.2-2.9万吨,最高时能达到3万吨,光四大家鱼的产量就有1100-1900吨。
由于迷魂阵、定置网、“堑湖”等捕捞器具和捕捞方法的流行,导致鄱阳湖的渔业资源受到巨大损害。不说刀鱼、江豚等珍稀鱼类,普通鱼类的数量也是肉眼可见的下降。好在最近2年长江水域的全面禁捕,鄱阳湖中的渔业资源得到了有效恢复,据永修吴城的一位护渔员反映:“现在巡湖的时候,鱼多得能直接跳到船上来!”此前也有渔民拍摄短视频介绍自己的船周边有成群的江豚跟着前行。
虽说,搁浅的鱼越多说明长江禁渔的成果越显著,但是每年大量搁浅鱼的死亡还是会延缓长江渔业资源的恢复,关注长江禁渔的网友就纷纷为搁浅鱼的解救工作出谋划策。
得到很多人认可的一个方案就是“挖沙救鱼”,有网友表示,“要保护渔业资源,在鄱阳湖枯水期应加大挖机挖深鄱阳湖湖底,加大湖容。”也有网友建议,“枯水期清湖,丰水期存水,提高存水量,就不存在鱼搁浅了。”“鄱阳湖要合理规划,每年确保疏浚清淤二至三亿立方泥沙,增加二至三亿立方蓄水量。”“加大规范鄱阳湖河沙开采,让其枯水期能保证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水面。”
挖沙,不仅能减少搁浅鱼的产生,被誉为“水中软黄金”的湖砂还能卖上上百元一吨,可谓是一举两得。但实际上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因为采砂的危害远大于部分野生鱼搁浅的危害。
1、采砂船作业后湖底会形成一个一个大坑,大坑会影响过往船只的安全。
2、长时间采砂还可能对河堤造成一定的危害,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河堤垮塌,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3、采砂船日夜作业,不仅会污染湖水,还会严重破坏当地的水域环境,影响鱼虾等繁殖。
从政府对采砂船的管控也可以看出,挖沙救鱼并不是个好方法,就拿江西九江一带来说,2009年开始当地对采砂统一管理,2012-2013年进一步加强整治,当下鄱阳湖九江水域的采砂船数量已不足顶峰时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