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被称为是“众山之王”。作为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它被藏族同胞看作是“神灵之山”。西藏境内并不乏风光秀美、雄伟壮丽的山峰,但冈仁波齐能够获此殊荣,自然有其原因。
印度教认为,冈仁波齐山上乃是湿婆居所,这位兼具破坏与创造双重性格的大神所住之地,便被信徒们视为世界之中心;在苯教信徒看来,这里又是苯教的发源地,所以在转山的信徒中总不乏苯教信徒的身影;藏传佛教信徒认为,冈仁波齐乃是胜乐金刚所在的地方,来此朝圣转山,便能收获无量幸福、现世生活安乐。综上所述,冈仁波齐的意义不只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那些信众们朝拜转山的圣地。
阿里地区的四大河流,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和孔雀河均于此处发源,虽然没有如愿看到河水在阳光下粼粼荡漾的样子,但想来那河水清澈,必然能够涤尽内心的无限烦恼。
当然,我这也不过是一个美好而良善的猜想,可曾经参加过转山活动的一位老阿妈却说,她每次在转山归来之后,都觉得身心轻松、内心喜悦无比。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您这样的年级,走那么多的路,难道不累吗?”阿妈说,她心里想的只是走路、转山,从不曾去想别的,身心自然轻快无比,——不过有必要说明的是,这位老阿妈是我在大昭寺前遇到的,因为我们实在无法去冈仁波齐,所以有许多信息都是从这位老阿妈以及其他一些藏族朋友那里得来的。
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冈仁波齐如同一座天然佛塔一般矗立在蓝天下。从朋友带来的照片看,这座四面如刀削的山峰线条硬朗而英挺,给人的视觉冲击力那真不是一般的强烈。云朵大块大块地悬浮在山顶四周,而湛蓝的天空则将冈底斯山和云块一同包裹起来。
冈仁波齐面色凝重地俯瞰着雪域大地,但在那凝重之中又见到一丝欣喜。或许是他看到虔诚的信徒们沿着一条固定的道路在转山,他们俯仰在天地之间,磕长头的同时心中还充满了对幸福未来的期待。诚然,幸福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劳动获取,因为一切物质财富都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但在信徒们看来,无论多么富裕的物质生活,都无法与涤尽前世今生乃至世世生生的罪孽时获得的喜悦相比。
我不是一个信徒,但我却由衷地敬佩这种追求个体生命通往极致的情怀。我曾在一位摄影师朋友的作品里看到铺天盖地的全是对比分明的色彩,棉白、深蓝、墨绿、五色经幡,还有混合着其他色彩的存在,或者透明或者凝滞,这种种色块或有规律或无章法地堆叠到一起,倒叫我想起了塞尚的一句经典:“天地间唯余色彩。”只是在这片居住着无数神灵的雪域大地上,天地之间除去色彩,还有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寻。
在照片里除了色彩和景物,还有走在转山朝拜道路上的朝圣者。虽然看不清他们的面容,甚至连性别都难分辨出,可从他们俯仰的动作中却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强烈的心愿。当身在大都市的我们,每天深陷于生活琐事的时候,在另一个世界的人们,他们已经走在了将生命推向极致的道路上。凌晨4点的时候,你在做什么?是继续沉醉在美梦中,还是沉迷在网游的世界里,是在忙于交际应酬,还是为明日的生活而心生忧虑。凌晨4点钟,在地球上的一个地方,已经有人醒来并动身踏上充满艰辛且不可预知的神圣转山路了。天空中还有一抹月色,清辉抚弄着大地。在这个世间,其实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一生执恋,也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我们刻意去淡忘。
凌晨4、5点钟,转山朝圣的人们已经开始了用心与灵魂和神灵对话的行程。不能亲眼看见转山的信徒,也没有机缘亲身参与到转山的仪式中,但是听那些曾经随家人转山朝拜的藏族友人们说起当时的内心感受,这便足以使我心生感激了。
在来到冈仁波齐进行转山朝拜之前,洛桑平措便对这座神山神往已久。“转山绝对是一件考验体力和耐力的事情。”洛桑平措说过,他最喜欢走在路上的感觉,但是,如果这走在路上的过程其实也是修心修行的过程,恐怕就会使听者觉得太过沉重而且稍显矫情了。但洛桑平措却目光坚定地说,他在去冈仁波齐转山之前就知道,不仅有许多藏族同胞为了转山朝拜而准备许久,更有很多来自尼泊尔、印度、不丹等国的佛教徒为了却心愿或者消业增福不远万里来到此地。
“绕冈仁波齐转山一圈,可以洗尽这一生罪孽;转上十圈就可以在五百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若是有人转山百圈,那么他便可以升天成佛了。”洛桑平措经常听家中长辈这样讲,等他加入到冈仁波齐的转山队伍中才发现,这样的说法不仅在雪域高原上人尽皆知,就连国外的信徒也是深信不疑。
阿里这个地方,早上六七点钟天就亮了,晚上将近十点钟,天色才完全黑下来,而且在沿途有一些补给处,不论是吃饭还是住宿应该都不会成为问题。但洛桑平措却说他很困惑,“山里天气多变,一会儿晴天一会儿下雨的,还有冰雹,我总疑心这是神灵不满意了”,可他在路上遇到的一位慢悠悠走路的老阿妈却告诉他,哪里的天气都是多变的,心不变就好。洛桑觉得老阿妈的话大有深意,便慢慢地随在老人身边,他指着走在他们前面的几个年轻人说:“看他们走得那样快,我一会儿就能超过他们。”老阿妈却说,何必走得那么匆忙,反正你总会到达终点了,倒不如偶尔地停下来,看看沿途的风景也是好的。
洛桑回忆说,正在他和老阿妈说话间,抬眼就瞧见了一处玛尼石堆。他们停下来朝拜之后便短暂地休息一会儿,他也顺便等一下家人。“我头顶上方,飘着很多‘棉花糖’,我想摘下一朵来寄给远方的朋友们。那位刚认识的老阿妈说我是个善良的孩子。
我想,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是‘善良的孩子’,我们都有着善根慧根,我们都是行走在朝圣路上的孩子。”洛桑在结束转山行程回到家中之后,便给我发了这样一条短信。而那时的我正焦头烂额地在一个三线城市里忙着许多琐事,我被那些数不清也道不完的琐事吞没了。直到我瞧见了洛桑的短信,我满心的疲累才被他那如诗一般的语言涤尽。忘记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不光有风雨,其实还有阳光”,但对于那些转山归来或是正准备转山的人们来说却是,生活中不光有尘劳琐碎,还有灵魂的回归。
本文选自《西藏,一场最美的遇见》
作者介绍:马超,80后女生,喜欢安静,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喜欢小小的房子和有诗有书有音乐的自由生活。毕业于西藏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藏传佛教哲学专业,师从著名藏学家索南才让先生,目前为专职作家,《新人类》期刊“美心”“冥想”专栏作者。著有《趁年轻,开间小小咖啡馆》《在如水的时光里好好爱自己》《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西藏,一场最美的遇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