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我先来说一下什么是窄轨铁路。
铁路轨距是铁路两股钢轨之间的最小距离。1435mm的轨距被公认为国际标准轨距, 轨距等于或大于1435mm的称为:宽轨,俗称为:大铁路;小于1435mm的称为:窄轨。如日本、菲律宾、等国家采用这种轨距。窄轨铁路大都用于矿山的使用,一般有900mm轨距的、1000mm轨距的和1067mm轨距的三种,地方铁路和森林铁路的轨距则更窄,只有762mm,这些窄轨铁路便都被称为:小铁路。
本文说的小铁路,指的是铜陵曾经使用过的三处轨距在1047毫米以下的窄轨铁路。
铜官山小铁路最早的火车站(康复路火车站)
一、铜官山小铁路,即铜陵有色小铁路
我是1952年的春天跟随父辈来到了铜陵,由芜湖乘坐一艘小火轮在铜陵县的扫把沟小码头下的船,再乘上一列小火车来到了铜官山小镇,在现在的康复路那里下的车。这个铜官山小镇当时是属于铜陵县管辖,也就是如今铜陵市的前身。
小火车是我来到铜陵乘坐的第一种交通工具,也是当时铜陵地区除了长江里的小木船以外的唯一的交通工具,这条小铁路和这辆小火车从那时起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也与我及铜陵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小铁路的由来
铜陵是中国的古铜都,铜陵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铜矿资源。自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先后有英、法、美、德、日等侵略者来到中国,修公路,建工厂,开矿山,夺取地下的宝藏。1939年冬日本侵略者来到了铜官山,成立了“铜官山矿业公司”。强逼铜陵的老百姓用最原始的方法开矿,先后在天鹅抱蛋山、老庙基山、松树山施行探槽,并在小铜官山进行了浅井采矿,于1940年的春天修建了一条由矿山到江边扫把沟的长度达8.6公里的窄轨(路轨的宽度为1064毫米)铁路,为的是将开采出来的矿石用小火车运到扫把沟的江边,再由轮船运到日本。
这条小铁路自1940年建成至1945年8月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时,共掠夺走了铜官山下的含铜品位为1.4%的富矿20000吨。
这条小铁路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掠夺我地下宝贵资源的有力罪证。
(二)小铁路的基本情况
这条小铁路最初的走向:由天鹅抱蛋山的脚下,横穿现在的康复路、至现在的黑天鹅大厦处,拐向了现在的长江路,一路向西,经现在的合百大楼、市立医院、三公里铁路天桥、天井湖宾馆大门口再向西去,沿着现在的长江西路再向西,在现在的新民污水处理厂那里拐了个弯向南,一直到扫把沟的江边。扫把沟的江边是一个小的码头,铜官山矿区所有物资的都由这个小码头进出。
1956年10月12日建立铜官山市(铜陵市的前身)后,铜陵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那时,铜陵还没有一条像模像样的公路,市政府决定将小铁路改道,用小铁路的路基来修筑一条横贯市区东西方向的道路。1958年下半年,小铁路被拆除,改成后来的有色铁路线:由天鹅抱蛋山的脚下,横穿现在的康复路、由建设小街至黑天鹅大厦处,不再走现在的长江路了,而是经长江东村、长江新村、朝阳市场,在现在的铜官大道那里向南拐弯,经余家村、建华窑厂延伸到了横港地区。这样便将处于市区中心的一段路基给腾了出来,将小铁路的路基扒平,拓宽修建成了长江路。
这条小铁路共有一大、三小4个牵引机车,俗称:火车头,都是烧煤的,只有3台被修了起来,能用。跑起来轰隆轰隆的,“头上浓烟冒,脚下雷声响”。大的叫:胜利号,车头上还有“9620”字样,小的分别叫:建设号、生产号,上面分别有“1501”“1502”字样。这都是日本鬼子留下来的,那“胜利”“建设”“生产”均好理解,那几个阿拉伯数字就不知道是啥个意思了。
(三)小铁路的功能
小铁路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将铜官山铜矿选矿厂生产出来的铜精砂、铁精砂、硫精砂等产品装运到“山下地区”的冶炼厂,化肥厂,磷铵厂进行加工再生产,将用轮船运来的各种生产、生活物资运往“山上地区”的铜陵市区。二是作为公交车使用。那时候,“山上”与“山下”地区没有开通公交车,小铁路还承担着城乡职工和群众的交通功能,每天开行两趟客运专列,主要是运送上下班的职工;小铁路交通车一共挂6节车箱,四节客座车箱,两节平板低围栏的货运车箱,货运车箱主要是供那些少量的瓜果蔬菜,煤炭杂货等的运输;早上6点30分从现在的康复路站台开出,中途停靠:联盟路(即现在的义安路)站、余家村站、建华窑厂站、横港站。晚上大约5点30分从横港站开出,分别在上述的几个小站停靠, 康复路站是终点站,单趟行驶约半个小时;几个站台除了起点站、终点站和中间的余家村站设有站台外,余家村站、建华窑厂站都是有站无台,人们上下只能是从那高高的车门处爬上爬下,对那些带着板车,带着货物的人们来说是特别困难的事情,好在大家伙儿不分彼此一起帮忙,也只两三分钟就解决了问题。
小铁路交通车上设有两名售票员,在车厢里来回走动售票,全程票价为两毛钱,到余家村站为一毛钱;货物的票价则由售票员目测收费,一般只收一毛两毛的即可,撕一张票给你。
铜陵市是先有小铁路的公共交通车,后有公共汽车,铁路交通车是从市内穿行而过,公交车是经郊区(即铜港人民公社)通往横港地区,老百姓们便创编了一个顺口溜,其中几句是这样的:“铜陵山城真奇怪,‘山上’‘山下’分两块,火车在城里来回跑,汽车无奈跑城外”。
停用多年的铜官山小铁路上长出树木
(四)小铁路的几个专用站台
这条小铁路虽然是为矿山服务的,但也是为铜陵市所有行业和全市老百姓服务的,铜陵市各行各业的物资、老百姓生活吃、穿、戴的所有物品都是靠这条小铁路运进来的,所以说它又是铜陵市的一条物资运输线。在这条小铁路线上先后建有几个专用的站台,最早的专用站台是铜官山铜矿的木料站台、煤炭站台和矿用物资站台,位置在杨柳湖,就是后来的工人体育场(现友好家园处)南侧:市民所用的煤炭站台先后设立了两处,一处在现在的黑天鹅大厦那里,因为那里最早就是市石油煤炭公司的所在地,专门经营煤炭、煤球的场所,所以煤炭的站台就设立在这里;再后来石油煤炭公司搬了家,便在这里建起了这个黑天鹅大厦。现在大家明白了吧,这个白色的高楼大厦为什么取名:“黑天鹅大厦”了吧!
石油煤炭公司把家搬到了现在的兰天大市场这里后,便将煤炭站台也移建在这个地方,曾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全市的各单位、个人都到这里来买煤、拉煤。
还有一站台就是粮食站台,因为最早的粮食局和粮库就在现在的康复路那里,所以站台也建在那里;后来粮食局和粮库也搬了家,就是现在的长江二路红星小商品城那里,再后来又在这里建起了粮食加工厂、面粉厂、面条厂等。记得那个站台上每天都有几节、十几节运粮的车皮停在这里,那时可没有专用的卸车设备,卸下粮包全由工人们肩扛。
再后来,铜陵市的人口增加了许多,粮油的运进量也越来越大,以致于这个站台不能满足用粮的需求了,便在小铁路的南面,也就是现在的长江二路供电局在那里建一个变电站的地方,专门修建了一条铁路分支线,建起了一个大型的粮油库和一座带天棚的站台。
(五)小铁路部分路段的拆除
1971年的3月24日,随着芜铜铁路的建成开通,铜陵的这条小铁路也跟随着进行了彻底的改造,由窄轨的铁轨全部换成了全国统一的标准铁轨,它的功能和作用也随之得到了更大的发挥。由于铜官山铜矿的矿山资源经过了几十年的大规模开采,地下埋藏的矿藏资源已接近枯竭、铜矿水泥厂也在国家整顿“五小”政策的调整下进行了关闭,城市里的许多物资运输也由原来的全部依赖这条小铁路改为公路、水路多元化运输的格局,这条小铁路由铜官山铜矿至铜官大道这一段的运输量便大大的减少;又加上近些年来市区道路的交通越来越拥挤,广大市民要求拆除这段小铁路,修建长江二路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市政府与有色金属公司研究决定,于2010年的9月10日对此段小铁路进行了拆除,让位于长江二路的建设。
这条小铁路是一条历史路和文化路,它记载了铜陵的一段屈辱历史,也记载着铜陵建市初期时的艰难困苦,更记载着铜陵的发展与辉煌,同时它还是一条功臣路,它为铜陵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们为铜陵有这样一条小铁路而到骄傲和自豪,为铜陵有这一条小铁路而感到肃然起敬!全铜陵的人民都深深地记住了这条与自己同生活、共前进了几十年的小铁路!
在拆除小铁路的同时,市政府倾听了人民群众的声音,在现在的天马山矿业公司的门前,将小铁路最东端的一段长度约200米的铁路给留了下来,供人民去怀念,去回忆!
铜官山小铁路被拆除
二、铜-新小铁路
铜-新小铁路,就是由铜陵市区通往新庙煤矿的一条小铁路。在市区的建设小街(现在的黑天鹅大厦处)与有色公司铁路专用线连接,经现在的建设路、中和园、七坝路至新庙煤矿,始建于1960年,是一条窄轨的小铁路,轨距为1047毫米,全长为6.3公里。
先来简要地介绍一下新庙煤矿的概况:新庙煤矿建立于1959年,(后来改名叫立新煤矿)是铜陵市建矿最早、规模最大,也是产量最高的一个煤矿,文革初期被更名为:立新煤矿,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1958年时探明地质储量为1616.1万吨,煤质为高硫份、中高灰份的无烟煤。职工人数最多的时期高达2550余人,平圴年产煤炭15-20万吨,所产的煤炭大部分都销售到外地。
1959年11月16日,市新庙煤矿的一对年产15万吨的一号矿井正式建成投产,大量的煤炭需要外运,还有大量的生产、生活物资也需要运进。当时,新庙煤矿只有两台破旧的解散牌汽车,还经常“趴窝”,根本上满足不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为了彻底地解决这一问题,市政府决定为其专门修筑一条小铁路。小铁路于1959年12月动工修建,于1960年的11月15日建成通车。
小铁路修好了以后,但没有火车头,当时有色运输部一共只有四台日本人留下来的破旧的小火车头,也是经常的“罢工”,根本不可能调剂一台小火车头供其使用。为了彻底地解决这一难题,新庙煤矿便将一台解放牌汽车进行了改装,让机厂制造了四个小火车的轮子安装了上去,当成了“火车头”使用;运煤的车箱是用有色公司提供的几节平板车改制的,每节车箱只能载重二十吨。由于“火车头”的马力非常有限,每次只能拉上两节车箱,运送煤炭的车箱送到有色铁路线上以后,再由运输部的火车头担当“二传手”拖拉到扫把沟的江边装船外运。
由于这条小铁路采用的是“高填土”的筑路方法,其路基没有经过“自然沉降”的时效处理,故而路基非常的松软,凡遇到下雨天路基就会发生险情。由于路况太差,故而车辆的行驶速度就像蜗牛一般,就特别慢,一个单程也要半个小时的时间,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由于小铁路的“高填土”阻挡了长江路的交通,在长江路上,(就是现在的黑天鹅大厦到螺螄山广场那里)小铁路高出路面三米左右,而且坡度又特别陡,人们通过时只能沿着小铁路的路基翻来翻去,非常的不便,更不要说各种车辆的通过了 。到了1962年至1963年,新庙煤矿的煤炭产量大量增加,矿里不得不购进了大量的汽车来解决煤炭的运输问题。由于这条小铁路的建设没有达到设计的目的,路基的状况又特别地不好,再加上严重地影响了长江路的交通和市容的美观,1963年底,铜-新小铁路就被拆除了。
原大通煤矿的大门现在变成了这般模样,令人叹惜!
三、大通煤矿(即中矿)小铁路
大通煤矿始建于1958年,属大通煤炭矿务局管辖,因这个局还管辖有另外两个煤矿:一个是位于该矿西部的五峰山煤矿,称为“西矿”;另一个是位于该矿北部的碎石岭煤矿,称为“北矿”,所以大通煤矿又被称为“中矿”。这个矿尽管座落在铜陵的大地上,但当时还属于池州行署管辖;直到1980年,因池州行署撤销,才被划归到铜陵市。该矿是安徽省重点煤矿之一。大通煤矿探明的的地质储量为1143.0万吨,职工人数最多时达1000余人,年产量平均为15万吨,仅次于立新煤矿。由于原煤的质量较好,含硫的成分较少,灰分也很低,矸石少,发热量高,深受省内外的用户喜爱和好评,所产的煤炭全部都销售到省内外。
因为大通煤矿生产的煤炭全都是销售到外地去的,都要运输到离矿山约30公里的大通镇的江边装船,运输量特别地大,当时又因为只有一条小四五米宽的小土路通往大通的江边,所以运输起来就特别地困难。还有一个五峰山煤矿也存在着煤炭运输的这一难题。
为了解决这两个煤矿的煤炭运输的难题,铜陵市的煤炭管理部门于1960年元月成立了一个大通铁路管理处,并着手修建这两个矿山至大通镇江边码头的小铁路。其中大通煤矿的铁路全长为21.5公里,总造价为412万元人民币,小铁路于1961年的11月正式建成投入生产。铁路的轨距为1047毫米,属窄轨铁路,所以又被老百姓们称之为:小铁路。
这条小铁路修好了以后,这两个矿生产的煤炭每天都装车运出,既快又安全,还减少了用汽车运输时的泼撒现象。
小铁路的路基都是采用“高填土”方式建造的,因为没有经过“三年的自然沉降期”的时效处理,其路基的稳定性就不是很好,特别是前期几年每逢大雨过后,路基都会受到一些沉降,使铁轨弯曲变形,运煤的车箱当然也是小车箱,小火车就只能慢慢的前行。每天运出的煤炭根据当天生产的产量而定,就是生产多少就运出多少,每节小车箱只能装8到10吨左右,所以每天挂的小车箱的数量就不是一样多。
因为大通煤矿距大通镇有30多公里的路程,就是小铁路的直线距离也有21公里之多,为了方便矿里的职工到大通镇,到新建乡去的需求,大通铁路管理处的领导又做出了一项决定:允许职工群众搭乘小火车。那时因没有专门的乘客车箱可挂,职工群众只能到火车头的后半节的工具箱里乘坐,这个工具箱大约能乘坐二十人左右,人多的时候也能挤进去三十来人;每个人收取两毛钱,如果有人携带的物品较多,再适当地收取一毛两毛钱的费用,这一举措深受职工和周边的群众的喜爱。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一是极大地方便了矿工及周边群众的出行难,二是矿里在不增加任何设施的情况下还能多增加一点收入。
1972年,芜铜铁路修通到了铜陵市区,上海铁路局又开通了铜陵到上海的客车;铜陵有色的小铁路全部由1047毫米的窄轨铁路改为1435毫米的国际标准的宽轨铁路。大概是受此影响吧,大通煤矿也于1976年投资了425万元人民币将的1047毫米的窄轨铁路小改建成为了1435毫米宽轨铁路;五峰山煤矿的小铁路也于1982年改建了过来。
到了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后期,因煤炭的下格下滑,又因大通煤矿的地下资源逐步地枯竭,煤炭的产量便越来越少,小火车跑的趟数也就越来越少了,到了九十年代的初期,这条曾经为铜陵的煤炭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大通煤矿小铁路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停止了运营。不久便被拆除了,从那以后它便从人们的视线中彻底地消失了。
早已拆除的大通煤矿小铁路路基已被修成了水泥路
作者:俞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