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去了哪里,虞姬的位置到底在哪里呀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11-26 07:20:01

虞姬最早出现了《史记·项羽本纪》中。不过,虞姬究竟姓什么名什么,做过什么事,最终的结局如何,《史记》都没有明确记载。只是写了项羽在听说垓下城中到处都是汉军旗帜,汉军营中四处都想起楚歌之声的时候,项羽慌忙之间,未及细辨,便以为汉军已经占领了他的营寨,他的将士都投降了汉军。于是唱出了那首有名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记载了项羽唱完后的情况:“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后来《汉书》在记载这件事的时候,写的也和《史记》差不多。

总之,这些正史都没有说虞姬最后自*了。

虞姬去了哪里,虞姬的位置到底在哪里呀(1)

(虞姬剧照)

历史上最早记载虞姬自*,出现在唐代张守节所撰的《史记正义》中。《史记正义》是对《史记》所作的解释。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说,他之所以写虞姬最后自*,是根据《楚汉春秋》一书。

《楚汉春秋》这本书是西汉初年的陆贾撰写的。记载了刘邦、项羽起事到汉文帝时期的事情。当年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曾参考过这本书。不过,据专家考证,这本书在西汉末年的时候就散佚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人假托的),张守节似乎是看不到这本书的。

但张守节当时却信誓旦旦认为他看过这本书。不只是张守节,唐代的另外两个史学家司马贞、刘知风也说他们看到过。

不过,就算唐代的时候,《楚汉春秋》这本书还在,但是,也并不能证明《楚汉春秋》就记载过虞姬自*。就算《楚汉春秋》记载了虞姬自*,当时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并没有把这件事写出来,说明当时他是做过一番分析的,认为这件事并不可信,因此才不予收录。

至于虞姬当时的《和垓下歌》(“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也是张守节首次辑录出来的。《史记》和《汉书》都只是写了“美人和之”,并没有说,和的是什么内容。

因此,张守节的记载,就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他确实看过《楚汉春秋》这本书,《楚汉春秋》上确实记录了虞姬和歌以及拔剑自*的内容。二是并没有相关的内容,所有这些,都是张守节自己想象出来的。

那么,既然这事有可能是张守节想象出来的,为何后世却对这件事深信不疑,而且此后还演绎出“霸王别姬”这样妇孺皆知的典故呢?也就是说,为什么人们认为当时虞姬一定会为项羽自*呢?

虞姬去了哪里,虞姬的位置到底在哪里呀(2)

(霸王别姬)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虞姬自*,是向英雄致敬。

在后人的心中,项羽是一个英雄的形象,他虽然也很残*,一次就坑*了秦朝降卒二十万人。但是,他却也做了很多英雄的事情。比如在鸿门宴上并没有*刘邦;比如抓到刘邦的老爹和夫人后,并没有羞辱他们,又把他们放了;比如他打下天下以后,并没有一人独吞,而是把天下分封给了有功的诸侯;比如他一生战无不胜,少有败绩等等。

项羽这样的作为,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结果却是,项羽最终失败,刘邦最终获得了江山。

不过,项羽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英雄行为,却为后世所敬仰。人们之所以想象虞姬会为项羽自*,就是一种向英雄致敬的心理。所谓“美人配英雄”,只有虞姬自*,才是一种对英雄项羽最完美的敬意。

二、虞姬自*,是向爱情致敬。

爱情,是千百年来,最永恒的话题,也是人们最美好的企盼。

在古代,由于男尊女卑,男人总有三妻四妾。因此,一个女人对男人有爱情容易,但是一个男人对女人有爱情,似乎很难。

刘邦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攻下了一座城,第一件事就是躲进“温柔乡”里。在秦宫是这样,攻陷了彭城也是这样。对于他来说,根本就没有“爱情”二字。他在打江山的时候,吕后在家里给他养儿子。可他自从有了戚夫人,对吕后从此不闻不问。他的身上,满满都是“薄幸”。但是项羽不一样,无论项羽打下多少城池,历史上都没有他迷恋美色的记载。而且,他的身边,只有虞姬一个女人。

项羽对虞姬,有没有爱情?这一点或许不能定论。但是,后人心里有这种企盼,所以就有了那一出缠绵悱恻的“霸王别姬”的大戏。

虞姬去了哪里,虞姬的位置到底在哪里呀(3)

(项羽剧照)

​三、虞姬自*,是向守贞致敬。

“贞节”观念,无疑是文化糟粕。然而,在古代男权社会,这却是男人的一种向往。男人若是打江山失败了,都希望女人能跟随他一起失败。如果女人被敌方俘虏,男人就觉得是一种耻辱。崇祯皇帝最后上吊前,逼迫他的嫔妃们自*,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

因为有这种心理,因此,他们都觉得在项羽兵败的时候,虞姬应该自*,不应该落入刘邦的手里。

由此,虞姬就“自*”了。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史记正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