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关于虞姬墓葬所在地的说法一共有三种,一种说法认为,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是虞姬墓葬所在地,因为在明代县志《和州志》中曾提到,在定远东南60里的嗟虞墩地区,曾经是虞姬的最后葬身之所。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虞姬的墓葬应该在安徽省灵璧县城东15华里处,该说法源于明代县志《宿州志》。第三种说法则认为,以上两处都是虞姬的墓葬所在,只是定远县内埋葬了虞姬的头颅,而灵璧县却收葬其娇躯。
至于以上说法孰真孰假?史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但是如果从客观理论上来讲,虞姬很有可能被项羽埋葬于自刎之地,也就是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安徽省灵璧县。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当时的项羽早已经自身难保,不可能带着虞姬的尸体突围撤退。
不过此时一个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关于虞姬真正葬身之所在安徽省灵璧县的说法,专家们是否找到过实质性的根据呢?谈及此处,我们必须要谈到当地几十年前的一次掘墓事件。
1965年时,灵璧县虞姬乡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开荒行动,百姓为了能够收获更多的粮食,便积极开辟更广阔的土地,以避免出现土地被荒废的状况。
在这一次开荒行动中,村民们偶然发现了一处古代墓葬,并且还对其进行了彻底的发掘。墓葬情况较为简单,墓中棺椁共由4块至5块厚薄不一的石板构成,整体呈三角形结构,石板长度约为2米,厚约0.3米,拼凑方式简单,属于粗制滥造的坟墓。由于棺材的密闭性不严,致使棺中塞满了黄土,墓主人头骨已呈粉末状,牙齿与身躯骨骼尚保存完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墓主人的头骨两侧,还发现了两只凤形的耳饰,证明墓主人是一位曾经拥有高级身份的女性,因为在礼法森严的封建时代,凤的图案只能被皇家亦或是王族女子使用,普通百姓一旦使用便属于僭越之罪。可惜的是,由于当时百姓们对文物保护意识不够,在凤形耳饰出现之时,立即发生了哄抢的局面,导致无人知晓其详细质地与规格。
当地文物局很快来到现场,他们只是看了一眼,便迅速通知工作人员前来进行填埋,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古代文物,同时也是在发掘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墓葬的原样,否则贸然发掘,势必会造成某些不可逆的损失。
自从该座墓葬出土之后,便有不少专家纷纷提出观点,认为该墓葬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虞姬墓葬,其中的原因也有不少,包括棺材本身的简陋构造,象征墓中墓主人高级身份的凤形耳饰,以及史籍中关于虞姬自刎地的描写等等。可若是按照理论来讲,科学最讲究证据,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一切结论都属于猜想的范畴。几十年过去了,当年被填埋的神秘墓葬,至今仍然未被挖开,其中的种种谜团,也尚未大白于天下,故此该墓是否为虞姬真正的墓葬,仍然是一个未知之谜。
不过小编还是有一个猜想,如果考古专家们能够顺利找到当年抢走凤形耳饰之人,则根据该物品的造型风格,便很有可能推断出墓主人所生活的年代,继而对墓主人的身份进行更明确地锁定,探究其是否为真正的虞姬之墓?小编相信,随着各路考古专家们的努力,真相大白的一天终将不会太遥远。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