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虽然古人没有等降水量线的概念,但淮河南北的区别,却很早就被注意到了。《晏子春秋》中,晏子无意中开启了最早的一场南北差异论战:“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所以,淮河长期以来都被作为中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中原地区一旦有政权南北对峙的情形发生,大多选择以淮河为界,比如南宋王朝就与北方的大金,隔淮河分治南北。因此,淮河也成了南宋人的“伤心河”。淳熙十六年冬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去迎接金廷派来的“贺正使”。他来到淮河畔,想到这里曾为北宋腹地,而今却已沦为宋金国界,不仅触景伤怀,写下了《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刘錡、岳飞、张浚、韩世忠众将抗金宣示了国威,赵鼎和张浚二位贤相奠定了国家基业。而如今,长河两岸咫尺之间却仍是南北分裂,我在瑟瑟秋风中泪洒淮河,却不知应该怨恨谁?
杨万里提到的这几位文臣武将,都曾为抵御外侮做出过艰苦的努力,但最终,依然没有挡住金人的铁骑滚滚南下,大好的山河支离破碎,大好的国土陷入敌手,人民流离失所,家园洗劫一空,百姓苦不堪言,淮河畔曾经繁华一时的名城扬州,也已被战火摧残成了一片废墟。看到这满目疮痍,诗家词人们的心都碎了,所有的文字化成了满腔悲愤。姜夔著名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是自《诗经》的时代起,就流淌在淮河中的家国之忧的又一次觉醒。而对淮河流域的人们,战乱从没有真正停止过,而保家卫国的决心,也一刻都不曾动摇过。齐鲁长勺之战、宋楚的泓水之战、晋楚城濮之战、楚汉垓下之战、曹袁官渡之战、前秦东晋淝水之战、大明王朝的靖难之战……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200余次战役,竟有四分之一发生在淮河流域。这里气候舒适,水土肥沃,原本该是安居乐业的好地方。但层出不穷的水患和连绵不绝的战乱,以及南来北往的文化交融,又让这里的民风尤其自由不羁,让这里为了生存而实实在在努力着的人们,在拼命的时候也是那样洒脱无畏。这种不甘的悲壮,使得淮河两岸的名门大族乃至布衣百姓,往往能在历史的转折点里,揭竿而起,奋勇犯上。陈胜、吴广、项羽、刘邦、曹操、刘裕、李昪、黄巢、朱元璋、宋江、张乐行、袁世凯、*……淮河畔这一串曾奋勇反抗过的名单,几乎就是一部壮阔的中国历史。
如果说黄河给了华夏儿女以生命,那么淮河就给了中华文明以胆气。没有哪条河流能像淮河一样,充满着自由不羁而又惊心动魄的生命力量,在千年的起起落落间,一不留神就写完了整个民族的历史。
来源 | 我们的太空
作者 | 靳舒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