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景点。
在文澜门试验站景点,水边立有一座两层楼高的船形科研设施,观湖视线被挡。设计师别出心裁,在临湖一侧修建起两座高出人行道约0.6米的观景平台,登台而望,人们的视线可以越过“船”顶从而观赏东湖和对岸风景。
在天涯海角景点,半侧山伸入东湖的一个岬角,原本因岩石裸露、波涛拍岸,而成为武汉市民拍摄写真和寻幽览胜的网红宝地。为了保留这份别致的山湖野趣,同时增加景观效果,设计师环绕山脚布置了一批景石,营造出一条石上步道,既有利于游人行走,又避免了频繁踩踏山石损坏山体。
天涯海角景点。
东湖南路沿线原本缺乏配套服务设施。为了补足短板、提升服务,设计师将湖边一处小广场打造为平湖珞樱景点,利用场地高差,在下层建造具有商超、洗手间等综合功能的绿道驿站和观湖平台,驿站的屋顶采用的还是武汉大学同款“珞珈绿”琉璃瓦;上层则新植一片樱花林,让空地变身可赏花、可休憩的樱花广场。
何鸿鹄坦言,公共空间的营造要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更多地体现高品质,非常需要吸纳各方智慧。
精致造景
种花护树 樱花绿道日夜可游
樱花开在11处景观节点,开在武汉大学校园,还开在东湖南路的整个沿线。
在景观上,武汉花木公司项目负责人魏哲说,东湖绿道三期新植的开花乔木主要是樱花,沿线新植近百株,今后在武汉相约春天赏樱花,这条临湖樱花绿道将是新晋打卡地。此外,还搭配种植了红枫、鸡爪槭等彩叶树种,增添四季景观效果。
2024年武汉马拉松,选手们驰骋在东湖绿道上。(资料图)
而沿线原有的400余棵法桐均被保留,并且得到精心呵护。奥鑫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方张强介绍,在文澜门试验站至洪波门景点一线作业时,为了保护法桐,他们放弃了水泥泵车作业,改用滑槽从水泥搅拌车上输送混凝土,进行人工作业。
施工期间,为避免这些法桐被机械和建筑材料擦碰受伤,施工单位将法桐树干2米以下的部位环绕竹片,再用无纺布缠绕包裹,相当于给法桐穿上了“防护衣”。对于树龄较大、在多年生长中已经发生自然倾斜的法桐,施工过程中也一并对它们安装了金属支撑架,防止日后继续倾斜倒伏。为了不破坏景观效果,这些金属支撑架还做了“美容”,全部打造为仿法桐枝*模样,连断面的节疤都做得几乎可以乱真。
东湖绿道三期沿线的法桐安装了仿生金属支撑架。
在布局上,东湖绿道三期保留了双向通行的机动车道,沿湖增设了宽约3米的双向骑行道,提升了宽约4米的人行道,从而实现了“三道分流”,互不干扰。
建设方武汉城市发展集团项目经理刘俊勇介绍,东湖南路沿线宽窄不一、地形复杂,为了最大程度保障“三道分流”的连贯性,绿道的人行道和骑行道(非机动车道),采用了“人非同层”和“人非分离”两种模式。如在洪波门景点,路面空间较为充足,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是在同一平面并行,而到了渔火阑珊景点,路面空间收窄,建设方巧用了双层立体空间,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调整为上下两层分行,因地制宜,灵活多变。
兼顾实用与美观的细节,让市民游客的车行、骑行、步行体验,更加安全、通畅、舒适。
机动车道上,全新铺就的沥青层,让驾驶更平稳。车道旁的电线杆、路灯杆、监控杆也进行了统一更换,多杆合一,一杆兼顾路灯、路引、监控、通信等功能,从而减少视线遮挡,行车到此,花景林荫、湖光水色更加通透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