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3月吴觉农先生在浙江衢州筹设东南茶叶改良总场,10月总场经正式批准组建为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吴觉农先生任所长。吴觉农先生商得福建省有关部门的同意,择定崇安赤石的福建示范茶厂为所址。福建示范茶厂茶园、厂房以及岩茶初制所等设备较为齐全,稍加充实做为战时的茶叶研究所场地十分理想,所以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茶叶研究所便落户在崇安县。
至1942年4月,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筹建处的全部设施和人员,由衢州万川迁往崇安赤石企山,6月间安排就绪,开展各项茶叶科研工作。这是中国首次有了以研究为主的全国性茶叶研究机构,也是我国第一所中央茶叶研究所。
1942~1945年间,研究所招收培养了大批茶叶专家,如茶学家庄晚芳、陈椽、庄任等。对崇安各茶区名枞的栽培、制作,作详细调查,为武夷岩茶的普及推广奠定了基础。
在武夷山工作过的中国十大茶人,其中七人是吴觉农、张天福、庄晚芳、陈椽、王泽农、李联标、蒋芸生。
01
吴觉农
吴觉农(1897—1989),浙江上虞人,著名农学家、农业经济学家、茶叶专家、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茶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著作甚丰,所著《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被誉为当代“茶圣”。最早论述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业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后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国家级的茶叶研究机构,集中了一批专家、教授和有实际经验的茶叶从业人员,系统研究茶叶的栽培、制造和贸易等方面的课题,取得了不少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发展我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1916年浙江农专毕业,1919年官费留学日本,为中国第一位去国外攻读茶叶的学生。1935 年任中国茶叶公司总技师,翌年在嵊县三界创办浙江茶叶改良场,1941年在福建崇安筹建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上海新华制茶公司总经理。建国后历任农业部副部长兼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中国茶业学会理县事长,全国政协七届常委、民主建国会第五届中央咨议委员会副主任。有《中国茶叶问题》、《茶经述评》等多种著作传世。
“觉农先生毕生从事茶事,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态度严谨,目光远大,刚直不阿。如果陆羽是‘茶神’,那么说吴觉农先生是当代中国的茶圣,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陆定一在《茶经述评》序言中对吴觉农所作的评价是中肯得当的。当代茶圣吴觉农,博学多才,不慕官禄,不良强权,艰苦创业,矢志许茶,为我国当代茶学理论、科研育人、产销贸易等方同作出了划时代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我国当代茶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02
张天福
张天福,1910年8月生于上海,长期工作在福建,中国十大茶叶专家之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是我国近代茶业的开拓者,为抗战后乃至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茶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乌龙茶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福建茶皇”、“乌龙茶王”,中华茶联名誉理事长。
张天福20岁便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金陵大学农学专业。经历过“九一八”事变,参加过抗日宣传活动,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张天福就立志要学农报国。1932年从金陵大学毕业以后的70多年,从事茶叶教育、生产、科研和茶文化传播工作,以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模式来培养人才和改进技术,开创茶叶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的先河,推动制茶从手工走向机械,被尊称为我国“茶学界泰斗”。
1935年,张天福创办了福建第一所专门培养茶叶职业技术人才的农校,设置茶叶专业,培养茶叶人才。同时,创办福建省建设厅茶叶改良场,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开创了茶叶科教合作的先河。
1940年,由福建省政府于中国茶叶公司联合在崇安创办“福建示范茶厂”,任命张天福为厂长、负责筹建工作。经过艰辛努力,开辟茶园200多公顷,建机械初精制等工场,并开展茶叶品种、栽培采制等试验研究和茶区调查及技术推广工作、统辖全省茶业各分厂和制茶所,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茶叶生产、科研、推广、销售相结合的单位。
张天福和他发明的揉茶机
1941年,在他担任福建示范茶厂厂长时,设计、制造出了第一台手推揉茶机,中国机械化制茶的“帷幕”由此拉开,结束国人用脚揉茶的历史。由于他开始构想设计木质手推揉茶机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因此,当他的设想成为现实时,便将此机名为“9•18揉茶机”,以警醒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第一台手推揉茶机的问世,结束了中国茶农千百年来用脚揉茶的历史。
1942~1946年,张天福又一次应聘到福建协和大学任教,他仍利用教学机会,积极收集茶叶资料,编写教材,搞好茶业教学工作。
1946年后,他又回到崇安接收全国茶叶研究所,成立农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崇安茶叶试验场,继续从事茶业科研,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3年,他改进由他早年设计的“九一八”揉茶机为“五三式”、“五四式”揉茶机,分别推广适应于红茶、绿茶区,又设计推广了绿茶三锅连续*青机,大大减轻了制茶工艺中的揉茶和*青劳动强度。同时,还总结了经验、试验、示范、推广茶树无性繁殖——茶树短穗扦插法的经验,大力推广茶树良种。
1954年亲自赴崇安蹲点,指导创办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机耕茶场——崇安茶场,为促进福建茶叶发展做出贡献。
文革期间,被划为“右派”的张天福走遍全省所有的茶区,写下了《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龙岩斜背茶调查》《闽西山调查茶》《福建茶史考》等大量有价值的总结、研究材料。
退休后,张天福在大山深处打响了攻克乌龙茶“做青”的科技战,提出了乌龙茶主要品种的做青工艺规程方案,为乌龙茶快速进入机械化、连续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长期从事茶叶工作,练就一身过硬的审评技术,张天福是评茶的绝对权威。但对他而言,评茶是为了帮助茶农发现生产加工中的问题,解决问题。
他首次提出成立纯民间“茶人之家”的设想,倡导、宣传、组织以宣传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茶人之家”“茶艺馆”“茶苑”,为茶人提供一个安静祥和的空间和交流平台。
2005年授予“中华茶寿星”称号,2007年4月荣获“觉农勋章”和“老茶人贡献奖”,全国仅54位老茶人获此殊荣。
03
庄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