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作者传记,朝花夕拾的作者传记资料和相关评论

首页 > 漫画 > 作者:YD1662023-04-14 18:38:10

  铁道兵第十师四十八团副团长梁忠孟,1977年2月6日,在回乡探亲路上,勇拦惊马救群众光荣牺牲。1977年7月13日, 中央军委授予梁忠孟 “雷锋式的好干部”光荣称号。

  我是1982年调到《铁道兵》报社工作的。当时报社从各个师挑选编辑,我的这篇发表在《铁道兵》报上的长篇通讯,在各个编辑推荐时,大概为我加了分。

  李秀书1983年退伍后,我们早期通过信,后来失去联系。网络时代信息来源广,我从百度搜索,看到铁八师李卫成写的网文《苗家寨的好儿子,铁道兵的活雷锋》。

  文章讲述,今年中秋节,李卫成一行数人,代表黔东南铁道兵战友组委会把《退役军人保障法》送到李秀书战友手中。交谈间,说起李秀书当年为战友与驻地乡亲们做好事;他们也从《贵州青年》刊物上看到了有关李秀书的文章。

朝花夕拾的作者传记,朝花夕拾的作者传记资料和相关评论(5)

  有点遗憾,这篇网文仅追忆李秀书在部队的事儿,也没有超岀我文章的内容。李秀书退伍后担任过乡党委*,一笔带过。这本来有丰富的内容,也是战友们所关心的吧。

  我将这篇文章发布,兴许还能同老战友李秀书“久别重逢”,让大家获知他在苗家寨更多的“先进事迹”呢!

  ——期待之中。

朝花夕拾的作者传记,朝花夕拾的作者传记资料和相关评论(6)

  活着的雷锋

  梅梓祥

  爆竹声声。炊烟袅袅,大年初一的早晨,在太原市古交区的一条崎岖山径上,一个年轻的解放军战士,肩上横着一条扁担,一头挂着补鞋机,另一头挂着理发、修锁工具箱和满满的一挎包补鞋的皮子,迎着美丽的晨曦,大踏步地向村庄走去……他,就是被人们誉为“活雷锋”的铁道兵某部七连副排长李秀书。

  一九七五年一月,李秀书由贵州凯里县的一个苗家山察,光荣地应征入伍。在六年多的部队生活中,他时时处处照着雷锋的样子做,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除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外,还坚持为人民做好事,深受部队干部战士和驻地群众的称赞,两次被师、团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出席过铁道兵“三学”先进代表大会,在全师作过学雷锋经验巡回报告,部队曾用幻灯宣传过他的事迹,并先后获得上级机关和地方单位,群众赠送的奖品、奖状、锦旗、镜框等八十余件。

朝花夕拾的作者传记,朝花夕拾的作者传记资料和相关评论(7)

  我的采访本。

  (一)

  “我觉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是大公无私的,所作所为,都是对人民有益的,他的责任是没有边的……”李秀书把雷锋同志的这段话端端正正地抄在日记的扉页上,激励自己像雷锋那样公而忘私地为人民服务。

  一九七七年九月的一个星期天,李秀书到部队驻地附近一个生产队参加修鱼塘,帮助社员运土。他看到不少单车的胶轮磨破,都停放在工地上,就问身边的社员:“怎么不换新车轮呢?”社员叹道:“大队经济困难呀!”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第二天一早,小李便请了假,带上自己的一百元钱,匆匆赶到大队部,他将钱交给大队支书,并诚恳地说:“*,这点钱送给队里买几个胶轮胎吧!”老支书仔细端详着眼前这个虎实实、矮墩墩的小伙子,不由得从心里产生了敬意。可是,他怎肯收这位素不相识的战士的钱呢!

  老支书一把拉住小李的手,激动地说:“你支援大队建设的一片心意我们收下,但是,这钱还是你拿回去寄给父母用吧!”小李的父亲已去世,母亲年过花甲,家里经济确实有些困难,但他想到个人家庭的困难是小事,集体的建设更重要,便一再央求:“*,我家里生活不困难,你们收下这点钱吧!”说着,把厚厚的一百元钱放在桌上,拔腿就跑。

  *追出门外,大声问道:“同志,你是哪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小李边跑边答:“我是铁道兵部队的战士!”老*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无限感慨地说:真是一个“活雷锋”啊!

  像这样的事,对李秀书来说不止一次。他给家乡的生产队、五保户寄过五十元;曾花五十元钱买三百本练习簿,送给驻地的学校;曾用二十多元钱买一只篮球送给连队;五次不留姓名地资助地方群众......六年多来,他资助给集体和个人的人民币达三百余元。

  三百余元,尽管是个不大的数目,但却是他一月月、一年年积攒起来的啊!

  六年多来,李秀书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从不乱花一分钱,他连一双袜子、一件衣服也没买过。三百余元,凝结着一个战士对人民无限的爱,闪耀着雷锋思想的灿烂光芒!

朝花夕拾的作者传记,朝花夕拾的作者传记资料和相关评论(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