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帮助别人本来就是一种幸福,同时还能让人们意识到,陷入困境、需要帮助时,也会有人伸出援手。有了这样的经验,人们就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降低对未来的焦虑。
肖震宇表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马丁·塞利格曼提出24项积极心理品质,感恩就是其中之一。
感恩作为积极心理品质,可以帮助人从正面、乐观、幸福的角度看待世界及身边的人和事。具备积极心理品质的人,心胸豁达,不管是人际关系、生活状态,都比消极、悲观等负面情绪多的人更好。
美国科学家调查发现,那些常做好事、心存感恩的人,身体更健康,更善于化解和应对各种压力和紧张情绪。研究还发现,当人有善意举动时,大脑会释放出令人快乐的多巴胺,血液中复合胺的含量也会升高。
感恩有助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怀着感恩之心生活,心态就会谦逊和谦卑,就会对外界产生友善的敬畏感。
感恩还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人们和谐相处。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个体和谐,个体和谐的根本是心理和谐,具有感恩的心态,最有利于人的心理和谐。
相反,不懂感恩,对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都将产生不利影响。汤永隆表示,一个人不懂感恩,意味着他一直在索取,没有看到已经拥有的,*得不到满足,因而不会快乐幸福。
对于不懂感恩的人,别人会觉得他不值得帮助。越得不到帮助,其*越不能被满足,就越不懂得感恩,久而久之会被社会群体排斥。
如何培养感恩之心
感恩之心并非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培养。从小接受感恩教育,是养成良好性格,形成积极人生观的关键。生活中,多一些感恩的小仪式,也会让人更有幸福感。
利用节日感恩
许多节日都有“感恩”含义,比如教师节、母亲节等。利用这些节日,对身边的人表示感谢,也能时刻提醒自己要对身边心怀感恩。
写感恩日记
成年人和孩子都可通过写感恩日记的方式培养感恩的心。每晚睡前,在笔记本上写下今天想感谢的人或事,列出三四条自己感到幸福的时刻,比如看到了美丽的夕阳,吃了美味的晚餐,看了场精彩的电影等。
坚持写一个月感恩日记,主观幸福感就会大幅提升。长期如此,看待身边事物的角度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言传身教,从小培养
让孩子学会感恩,家长、老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感染孩子。别人帮你开门,或者做件小事,都要随口说声“谢谢”。孩子耳濡目染,也会懂得感谢。
睡觉前,父母还可帮助孩子回忆今天获得帮助的小事,以这种方式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态。
摆放幸福树
肖震宇建议,在家里或公司,摆一棵类似圣诞树的幸福树,有什么想要感谢的事,就写在便利贴上,再贴在树上。天长日久,幸福树上会贴满各种幸福的小事,时刻提醒我们不忘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