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馆19位幸存者名单,杨钦典救哪19个人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04-03 22:59:29

澎湃新闻记者从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方面获悉,红岩老人、渣滓洞脱险者孙重于2020年12月31日7时9分在重庆逝世,享年96岁。

白公馆19位幸存者名单,杨钦典救哪19个人(1)

2015年4月3日,孙重(左一)手持鲜花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参加清明祭英烈活动。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据新华网介绍,孙重1925年12月27日出生于浙江定海,他14岁进工厂当学徒,抗战时期随兵工厂迁入重庆,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作为罢工工人代表被捕入狱,关押于渣滓洞监狱。

孙重24岁时越狱脱险(1949年1月27日)。越狱脱险后,孙重在重庆市总工会工作,1986年离休。

从狱中脱险后,孙重几十年如一日义务到机关、学校、工厂等地讲述革命经历。离休后,他重返歌乐山,发起创办“红岩英烈史料研究会”,组建红岩英烈亲属联谊会,致力于红岩精神宣传教育活动,用一生不断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新华网介绍,重庆解放前夕,孙重与江竹筠、罗广斌、杨益言等革命志士分别被关押在位于重庆歌乐山的渣滓洞、白公馆监狱,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大屠*,300多名革命志士牺牲在黎明之前,仅35人幸运脱险,孙重是脱险者之一。后来,他们在狱中斗争的亲身经历由罗广斌、杨益言创作出小说《红岩》,为世人熟知。

孙重逝世后,当年从渣滓洞脱险的15位志士已经全部离世,从白公馆脱险的志士尚存郭德贤一人。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新华社去年7月曾刊文《渣滓洞、白公馆脱险志士: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介绍孙重和郭德贤脱险经过。文章当时写道:流年似水,脱险志士们陆续离世,孙重和郭德贤是目前在世的两位幸存者。70年来,脱险志士们始终不忘初心,理想与信念依然熠熠发光,并用一生不断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70年前的11月27日深夜,歌乐山,黑暗如磐。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一个多月,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志士们满怀希望等待黎明的曙光到来。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开始了灭亡的疯狂大屠*。300多名革命者的鲜血流成了河,熊熊火光映亮了天空。

孙重在密集的枪声中醒来,他看到“猫头鹰”徐林贵指挥射击手把机关枪枪口伸进门洞疯狂扫射。一时间,战友们纷纷倒下,坐着的头部中弹,站着的胸部中弹,高呼革命胜利的口号声与枪声混成一片,土墙弹孔斑驳,烟尘四起。

与此同时,不远处的白公馆里,郭德贤听见不断有革命志士喊着“革命万岁!共产党万岁”,倒在密集的枪声中。她意识到,最后一刻来了。郭德贤换上入狱前穿着的旗袍,静静地坐在地板上,安抚着一双年幼的儿女,等待最后的命运来临。

就在这时,她突然听见有人敲门,是大学生周居正。原来,由于渣滓洞关押人数众多,特务大部分赶去屠*,留在白公馆的看守杨兴典在平日与革命者的接触中产生同情思想,打开了牢房,帮助他们越狱。

郭德贤赶紧给两个孩子穿上衣服,和周居正一人背一个孩子,悄悄下楼后,一刻不停地跑。一路上难民汹涌,郭德贤翻过几重山,一直逃到了近20公里外的白市驿地区。

血与火中,仅有35名革命志士在大屠*中脱险,其中白公馆20人,渣滓洞15人。女性3人,男性32人。

在脱险志士联络处,逃出来的战友们抱头痛哭。大屠*后第三天,重庆解放,脱险志士重返渣滓洞、白公馆,去帮助辨认遇难战友身份。“太惨了,没有全尸,有的只能看出有点像。”郭德贤说。

脱险的罗广斌走进牢房,撬起屋角那块木地板,将那面浸染着烈士鲜血的五星红旗紧紧攥在手中……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