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那种把一部电影看到吐的经历?如果有,那一定是属于碟片时代。
对于很多 80 后、90 后来说,VCD、DVD 是他们开启电影之门的第一把钥匙。那时候电视上可以收看的节目很少,大多数人也没有去电影院的习惯,而 VCD 机则是在一批中国民营企业的努力下走进了千家万户。
成龙、李连杰、施瓦辛格、史泰龙...... 很多人对于港片和海外电影最早的记忆,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每个人家里都有那么几张光盘,翻来覆去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下,那些曾经属于 VCD、DVD 的黄金年代,以及我们对于电影碟片最早的记忆。
世界首台 VCD 机来自中国
VCD 是 90 年代初期流行起来的数字光盘标准,由索尼、松下等厂商共同制定。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世界上第一台 VCD 机其实是来自于中国。制造出首台 VCD 机的是一家叫做「万燕」的安徽企业,他们生产的 VCD 产品一度在中国市场上达到了 100% 的占有率,但由于前期投入过大,以及没有及时申请专利,万燕在 VCD 市场的份额逐渐被其它国际大厂,以及国内的新兴品牌蚕食。
图片来源:合肥高新发布
早期的 VCD 机十分厚重,我们拿到的是新科的 VCD-30 影碟机,为了还原当年的感觉,还找来了一台来自松下的 29 英寸大彩电。插好电源线、三色线,把电视调到音视频模式(AV 模式),然后就可以插入光盘进行播放。
VCD 厂商的竞争,像极了今天的手机市场
当时的 VCD 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各家厂商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各种特色功能来抢占用户,我们手里的这款 VCD 机主要卖点就是「三碟连放」,这在当时可是十分受欢迎的。因为那时候 VCD 的光盘容量很小,压缩率低,一些比较长的电影需要三张碟才能放完,每次都要进行手动更换,十分影响观看体验。于是这种支持三碟连放的 VCD 机应运而生,成为厂商重点宣传的卖点之一。
电影的碟片上一般都会标好 1、2、3 的序号,按下 VCD 机的切换按钮,分别把光盘放入对应的位置,然后就可以安心观看。
如果你的设备过于陈旧,可能会遇到碟片卡顿、音视频线接触不良的情况,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吹一吹」、「拧一拧」。当时市场上还有一种叫做「清洁碟」的工具,可以把清洁液滴在光盘上,通过转动来清洁 VCD 机的激光头。至于音视频线的话,如果太陈旧建议大家直接换新。
绕不开的盗版碟、色情片
VCD 光盘的最高分辨率只有 352×240 像素,放到现在是十分不够看。有的盗版商为了和正版电影同步上市,还会配上粗劣的国语配音、字幕,观看体验其实很差。这样的场景在电影《京城之王》中有过描写,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不过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让那个时候的人没有错过港片、好莱坞大片的黄金年代,也积累了最早的阅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