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尽早发现孩子潜能,并及早培养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永远只停留在吃饱穿暖上,那么将永远无法发现孩子的"潜能"。
在《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一位小选手,叫赵则淳,参赛时才7岁,一个让人觉得非常惊艳的小男孩子。赵则淳的家人,对诗词都非常感兴趣,在他刚会说话的时候,父母就会教他背诵一些经典是诗词。小男孩对这方面的兴趣,也初见倪端。
父亲一开始并没有特别重视这方面的培养,而后是父亲的一位好友建议,给孩子系统地学习。这时候,赵则淳才4岁半,父亲的好友便对其进行诗词辅导。父母根据好友列的诗词单,每天都会陪伴孩子学习。5岁左右,又开始让孩子理解诗词的含义。
6岁时,赵则淳便能背诵300多首诗,随后学习方向又由古诗逐渐转变为古文。识字,家人从未可以教过,但是在学习古诗词、古文的时候,孩子的识字量已经能够达到成人的水平。
一个孩子的童年,真的不该只是有泥巴,在家长发现孩子潜能后,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培养,这样,孩子在兴趣中学习,潜能会被开发到最大程度。
2、孩子潜能不足之处,需寻找方法弥补
有一位32岁的宝妈,有个5岁的儿子,孩子特别调皮。宝妈说:"我儿子是不是有多动症啊?这屁股沾凳还不到30秒,就坐不住跑了!"
在孩子发育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发现孩子的优点,还需要发现孩子的"缺点"。其实,这也并非是孩子的缺点,只是孩子的"潜能不足"罢了。比如,孩子坐不住,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闹那个,就是专注力潜能不足。
后来,开心果妈妈给了这个宝妈一些建议。根据建议,宝妈每天上午带着孩子进行大量的户外运动,比如打球、骑平衡车、学轮滑等等。在一个个运动游戏中,孩子的专注力、运动能力都在增强。现在这个孩子已经9岁,该学习的时候能够坐得住,该玩的时候尽情玩。
每个孩子的潜能都不一样,潜能不足的地方也不一样,家长发现潜能不足之处后,不要忙着责备,而是换一种教育方式,再加上正面引导,总能将孩子的不足给补上,甚至还会激发出另一种潜能。
3、孩子,重在因材施教
之前见过一个二胎家庭,妈妈给姐姐报的钢琴班,不负众望,姐姐的钢琴水平不错。后来妹妹也到了学兴趣班的年纪,妈妈直接给妹妹也报了个钢琴班。妹妹很不感兴趣,但迫于妈妈的"淫威",一直不敢反驳。
后来,钢琴老师对妈妈说:"姐姐很棒,但妹妹的心思不在钢琴。与其逼迫孩子学习,不如找点孩子喜欢的去学吧!也不至于浪费了孩子真正的潜能。"
听取钢琴老师的建议之后,妈妈发现小女儿更喜欢数字。不能将小女儿培养成自己想要的"小公主模式",妈妈有些失落,但最终还是遵从孩子的内心,给其上了数学相关的逻辑思维课。
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是,孩子并不一定会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变出"某方面的潜能。又或者,孩子们的接收能力、性格等不一样,在教育上的方法,便需要区别对待。孩子,重在因材施教,才能让他们"对的潜能"发挥到最大。
开心果妈妈寄语张爱玲:"出名要趁早。"
这句话应用到教育上来说,就是:"开发孩子的潜能,要趁早!"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交出100分的考卷,但是每一个孩子,一定有其值得培养的方向。如果家长培养得当,即使孩子无法成为非常优秀的"栋梁",孩子也会变得更开心、幸福。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今日话题讨论:你有去关注孩子的"潜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