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滴溜滴溜滚下来。”相信现在已经是五、六十岁的人们,幼儿时在母亲怀抱中大都听过母亲吟唱过的这首歌谣。那时,没有幼儿园,没有学前班,孩子们完全是在散养状况下长大的。父母大多数没文化,孩子们多,整天忙于活计,也就谈不上对孩子们进行学前教育了。即使有时来了兴致,哄哄呀呀学语的孩子,唱个“小老鼠,上灯台”已是难得一见的情景。
夏天的天气瞬息万变,一会还是阳光高照,不一会儿西北方乌云密布,疾风骤至处,树木在急剧地摇晃着,树叶呼啦啦落下。小孩子们受到这突变的天气刺激,也开始兴奋起来,三五成群在风中奔跑着,呼喊着,“风来了,雨来了,王八背个鼓来了。你一捶,我一捶,打得老鳖直噘嘴。”童真之情,难以言表。
倘若遇到了连阴天气,泥泞不堪的路,似乎下不完的雨使窝在家的孩子们烦躁不堪,仰望水盆似的天空唱道:“老天爷您别下,我给您担水浇黄瓜,你吃梢,我吃把,咱俩长的一般大。”
炎炎夏日,成群结队的孩子唱着洗澡的歌谣,“老表老表上河洗澡,洗的白上不来,洗的黒气得哭。”像一群久违了水的鸭子,扑扑通通跳入村头的水塘戏水打闹着。即使天气不是那么炎热,也阻止不了下水嬉玩的天性,一直玩耍到手掌被水泡得起了白色的皱纹,嘴唇冷的发紫,方才上岸。双手拍打着臀部,嘴中唱道:“拍、拍、拍麻杆,我的不干你的干,叫你嫂子给暖一暖。”
豫西南地区的男孩子们,平时斗嘴常拿对方的嫂子作为开玩笑和戏谑的话题,即使玩笑开过了头,怼回去就是了,也不真生气恼怒,但要是拿对方的姐姐开玩笑,情形则大为不同,轻则翻脸,重则打得头破血流。村上年轻的嫂子们也有和男孩子们开玩笑,常叫像我们这样九、十来岁的孩子为“半截驴”。每遇到强悍、伶牙俐齿的对手,我们往往是退避三舍,躲之不及。
话说这天,站在塘边“拍麻杆”的伙伴们拍得正欢,边拍边相互指着其他的伙伴,正说道“叫你嫂子暖一暖”时,忽听得岸上一声呵斥“哪个半截驴又在作贱!”原来是一群媳妇刚收工走到岸旁。其中大声说话体型高大的叫李大脚的嫂子,挎着竹筐,肩扛锄头,用眼斜视着下面,不怒自威。其他媳妇也叽叽喳喳,随声附和。小白鞋指着外号叫大头的,“就是他!逮住他,给他暖暖,给他喂奶!”还有的说“逮住他,给他装个棉裤!”
嫂子们‘生了气’,后果很严重。村上曾发生过流里流气的后生,言行举止不检点和嫂子们乱开玩笑。被一群嫂子拿下,脸上被挤了奶水,也发生过被按在地上,向裤筒子里塞麦秸,被装了棉裤。
闻听此言,小伙子们犹如惊弓之鸟,掂上顾不上穿的裤子,光着屁股,四下逃窜。岸上的媳妇们的吆喝声、笑声不绝于耳。
女孩子们也有自己得意的歌谣,有此为证:
“山老鸹黑溜溜,我上外婆家住一秋,外婆看见哈哈笑,妗子看见翻眼瞅,妗子妗子你别瞅,豌豆开花俺都走,豌豆白俺还来,一直住到薅花柴,给妗子做双扎花鞋。”
漫漫人生路,跌宕起伏,无论身处何地,常回想起童年的那些歌谣,那人、那山、那水,和那风、那雨、那景都已深深铭刻在我心中, 那么欢快,那么亲切,经年不去,至今难忘。
审阅:徐冬元
简评:简简单单,快快乐乐,童年的歌谣是向人们诉说童年时的乐趣,也是时时刻刻回忆童年的源头,更是一生中最绚丽的诗。童年是一条耀眼的项链,每一件事如一颗颗珍珠串在一起,闪亮在记忆的长河中。本文语言质朴,妙趣横生。
终审:严景新
作者:白侃,1987年毕业于南阳师范学院英语系,现已退休,居住郑州,爱好文学。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