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大方”是很常用的成语,词义也很简单。但是,“落落”这两个字和“大方”,是怎么放到一起的呢?
按辞典解释,“落落”是对性格开朗的一种形容。好的。那——,“落落寡合”里面的“落落”,又该怎么解释?在这两句成语中的使用,似乎有点矛盾。现代汉语中,“落落”这个字组,即便说它有不同词义,也没有独立用法。非要组句说,“他的性格很落落”,怕也没人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里并非要质疑,某个成语的习惯用法,是否合理。那是既有的存在,“存在即合理”。而是要探讨一下,成语中的“落落”,甚至“大方”,其本来意思,是否与我们的通常理解一致。
有不少成语,是引申、转借甚至化用而来,如按字面解读,只能大而化之,即使添词补义,也总有些不通顺。这种情况下,其本义往往会出其不意地颇为不同。比如“每况愈下”,比如“逃之夭夭”。
要解释“落落”为何“大方”,最好的方式,是先来谈谈一个比较独特、但不常用的成语,叫做“众啄同音”。汉语辞典为其给出的解释是,比喻众口一词。要说这就是本义,却不太经得起细究。
首先,用“众(鸟)啄(食)时(发出)同样的声音”,来形容“所有的的人都说同样的话”,是颇为独特的修辞。古人造句,不会这么弯弯绕吧?其次,有相关的文史典故吗?没有。有相合的田野观察吗?具体讲,林鸟啄食能否听到声音?且不说会不会异嘴同声。啄木鸟倒是动静很大,但是它们从不聚众成群。这句词语的形成之初,未必这么思路清奇。
“众啄同音”的原意,弃繁就简,其实很浅显,不过是说,“啄”字和“众”字的声母相同,都发[zh]音。仅此而已。发[zh]音的常用汉字有两三百个,专门提到啄和众同音,总得有个道理。那就再说说其中缘故。
以“豖”为声旁的常用字不多,主要的就只有琢、啄二字。可“琢”字偏就有两个读音,雕琢[zhuo]和琢[zuo]磨。这就给习字童生带来困扰,音形义均相近的啄字,容易平卷舌不分。众是初级常用汉字,不易读错。于是私塾先生说到“啄”字时给个纠音办法,“众”字会读吧?先说众后说啄,“众-啄”同音。
“众啄同音”本是个由汉字字音而来的词语,后来的习惯用法,反倒是望文生义的引申。能认同这个观点,推类旁通,“落落大方”和“落落寡合”是怎么来的,就很容易说清了。它们也是由汉字读音而来。
“落”字按主要词义的读音是[luo],然而它还有另外两个读音,[la]和[lao]。不同读音的词义,或比较相近,或颇为不同。哪个音是哪个义,你有把握分清吗?上面这两个词语会有所帮助。
先附带提一下,“大方”本有“大致、差不多”的意思,例如《墨子·非命上》中有,“天下之良书不可尽计数,大方论数”。而“寡合”有”很不相容”的意思。
从“落”字的两个次要读音的用法讲,“钥匙落在家里”的落[la],与“树叶落在地上”的落[luo],语义大致相通,都有脱离而去的意思。这第一层音义关系,可以概括为一句容易记住的短语,那就是,落[la]-落[luo]大方。
而“落下病根”的落[lao],与“树叶落到地上”的落[luo],语义却彼此不相容。一个是得获而来,一个是脱离而去。这第二层音义关系,也可以概括为易记短语,那就是,落[lao]-落[luo]寡合。
这个本义解释,简单明了,既给出了这两句形似成语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解开了两句中“落落”的看似矛盾。“落-落”在这两个词语中,原本是异音异义的。以义择音,同字异读,不一定看得清楚。不妨借用其它汉字,来表明读音:落落大方和落落寡合,原本是念作“蜡洛大方”和“唠洛寡合”。
古时没有《在线汉语字典》,也没有拼音方案,汉字的读音,全凭反切标音,或者私塾先生口授。“竹角切”,“鱼琴切”,谁能记得住,有时会借助易记的词语来厘辨字音。这和之前谈到的若干成语,本是用易记词语来说论字形,是异曲同工。
如果非要对“落落”为何“大方”,有个刨根问底的回答,确切的讲,“落落”在这两句成语的习惯用法中,没有实义,因为它们是由已有词语的整体化用而来。这和“逃之夭夭”的习惯用法中的“夭夭”,本来没有实义,是一样道理。只不过,惯用法的实际运用,给”落落”或“夭夭”带来一种并不具体的修辞色彩,不能算做其本身的词义。
很多历经语言变迁的词语,经字面引申化用,转变为了意思完全不同的定式成语。有些已经不易考订出原来用意,也有一些,如果能持开放心态,不墨守成规,是可以找回它们最初的素颜模样的。还有几个类似的成语实例,最初也是由汉字字音而来,限于篇幅,另文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