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新年像极了去赶赴一场约定俗成的时光盛典。满怀激动地憧憬,周到细致地准备,事到临头的慌乱,全力以赴的狂欢,恋恋不舍的回味,穿上了最美丽的衣服,见到了久未谋面的亲朋,品尝了美食美酒,又踏上了时光的列车,涌入熙熙攘攘的人群,走进热气腾腾的市井生活。
春天的脚步近了,鞭炮声寥落了,短暂的喧嚣平静了,只有门口那副红红的对联,依然鲜艳醒目,守候着渐行渐远的年味,见证着远行的游子回来过,久别的亲人团圆过。
进了腊月,春联就在农村大集上闪亮登场了。整个集上,她的颜色是最靓丽的,寓意是最喜庆的,摊位铺展的面积也是最大的。摊主一般不会单独卖对联,摊位上随风摇曳、喜气洋洋的红灯笼,大小不等、细致绵密的中国结,造型拙朴、憨态可掬的生肖挂件,用塑料袋密封着的惟妙惟肖的剪纸,开运辟邪、寓意吉祥的各种小装饰,地上铺展开的琳琅满目的对春联,酣畅淋漓地渲染着喜庆浓郁的年味,炫目的红色直逼你的双眼,倏地击中你还算平静的内心:真快呀,又一年了,去看一看吧,去沾沾喜气。
摊位前早已围了一些选购对联的人,和别的摊位高声讨价还价的嘈杂不同,卖春联的摊位总是安静平和。冬日暖阳下,选购的人或踱来踱去挑选,或目光逡巡斟酌,或喃喃自语念叨对联的词句,或低声交流自己中意的对联。据我观察,大爷比大妈更喜欢流连春联摊位。大爷或挎着个老式公文包,或提着个朴素的布袋,在摊边兜兜转转,不急不躁,或若有所思,或目露喜色,选对联倒在其次,可能更喜欢暗暗品评对联的书法和词句。
摊位上春联的字句也是守正创新。经典的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例如,“春满乾冲来瑞鹤,花开锦绣照青松” “春到华堂生百福,花发吉宅纳千祥”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临人间福满门”一类的,不管何年何月,都是应景应时的。每年都有些新鲜词句,例如今年是兔年,就有“虎去雄风镇五岳,兔迎瑞气秀三春”“山中虎啸昌新运,月里兔欢启宏图”的春联横空出世。近几年我国科技事业突飞猛进,航天技术日新月异,摊位上出现了“科技兴国千家富,飞船翔月万里春”“九天揽月怀逸兴,四海凝春做壮歌”的春联,读之精神振奋,自豪感油然而生。
春联的纸张也不断推陈出新。小时候春联用的最普通的红纸,质脆易碎,颜色也比较暗淡,通常用小笤帚或刷子蘸着浆糊贴上去。据老人说,贴对联最吉利的时辰是年三十的上午六点到十二点。天气寒冷,人们怕浆糊冻了,一般选靠近中午的时段贴春联。这时候,半大孩子就派上了用场,大人吩咐孩子端着浆糊,拿着板凳,撕去旧对联,看上下联是否对齐,是否贴得正。大人则负责刷浆糊、贴春联。贴完之后,还要用另一个干净的笤帚再刷一下,以保证对联的平整牢固。如今春联的纸质量好了很多,像红宣纸、洒金宣、洒银宣,美观厚实,很受欢迎。还有一种瓦当纸,为每个字都设置古色古香的金色背景图案,书写者将字写到相应的位置上即可,这种春联散发出的雅致玲珑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我三舅在北京当兵,姥姥是军属,每年春节前,大队里都会送春联。我姥姥总是小心翼翼地将对联放在柜子顶上,等到年跟二舅放假回来准备年货时,姥姥才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在炕上铺开,笑眯眯地端详着,让我和二舅去贴。我照例打下手,借此机会可以一睹春联的真容。大队送的春联一般是七字联,行楷书写,字体秀丽劲拔,颇有欧体的风采,集市上那些千篇一律的春联与之相比黯然失色。据说军属和五保户的春联是大队一个会计写的,那时的会计,都是村里的文化人,多才多艺。张贴完毕,散发着墨香的对联和门框上“光荣人家”的红牌子交相辉映,姥姥家稍显破旧的黑漆大门顷刻焕然一新。我印象最深的一副春联是“莺歌柳浪千家笑,马踏春风一路花”,凛冽寒冬,天地萧瑟,我天天冻得缩头缩脑,手脚都起了冻疮,看到这副对联,仿佛看到春天正款款而来,莺歌燕语盈耳,柳浪春花悦目,心中似有春风吹过,这是我第一次在懵懂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
过年的时节,姥姥家里人多,我的任务主要是烧火,端菜,再就是收拾饭桌、倒水。因为住在姥姥家,几乎没什么亲戚可走,所以每天吃完饭后都很清闲,大过节的又不适合写作业,我就到外面闲逛。家家忙着走亲宴客,街上很少有人,遑论年纪仿佛的小伙伴。姥姥嘱咐出去玩可以,大过节的不要没眼色到别人家里去。我就在附近的胡同里走来走去,仗着认识几个字,看人家门上贴的对联。
每家的对联各具特色。像姥姥家对门邻居,他家的对联总是那么简洁,一般是“千里迎新春,瑞雪兆丰年”或者“年丰人增寿,春早福满门”,再就是“勤是幸福路,俭是致富门”,字迹苍劲有力,很有颜体的风格。这家的男主人是本家的三舅,从我记事起他家就和姥姥是邻居。他们一家人勤劳质朴,热心善良,经常帮姥姥干一些重活,两家人关系很好。三舅的娘早年患白内障失明,在青岛工作的大舅接老太太前去治疗,遗憾的是两次手术均告失败。三舅和二舅轮流赡养老太太,每到一家,全家人一桌吃饭,儿子媳妇和老太太一个炕睡觉,以便随时照顾,如此几十年,直到老人九十多寿终正寝。我有时去他们家正碰上一家人吃饭,老太太看不见,食物掉得到处是,全家人没有一点嫌弃的神色,老人旁边的孙子孙女不时为老人擦拭,若无其事地吃着老人的剩菜剩饭。看着他们家祖孙三代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我既羡慕又佩服,一下子想起他们家的春联,朴实,踏实,就像他们的家风。
再往前走,是斜对面邻居,家里住着老两口,家境殷实,酷爱种花,他们家的春联中总是带有“花”“草”之类的字眼,像“风和日丽春常在,花好月圆岁永丰”之类的,字迹飘逸,龙飞凤舞,配上他们家高高的门楼,气派的大门,庄严中平添了一些柔美。他们家南北两个院子都种满了各色花草果蔬,简直就是百花园。正对着大门的花坛里种着一棵嫁接的月季,树冠很大,一到春天,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开放,真是繁花似锦,姹紫嫣红。月季花特有的甜蜜醇厚的香味飘到胡同里,沁人心脾,正如杨万里在《腊前月季》中所言: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这家的老太太胖胖的,很福相,为人很大气。姥姥领着我到她家串门,临走时她总是剪一枝半开的月季花给我,我一路紧紧地捏着花枝没刺的地方,小心翼翼地走回家,插在罐头瓶里,看绿色的茎在水中变得翠绿,看丝绒般的花瓣慢慢舒展,绽放,一片片地凋落,直到最后只剩下花蕊,才恋恋不舍地扔掉。她有时也给我一些繁殖力强的花苗或花种,如蚂蚱菜、夹桃花、粉豆花等。不得不说,他们家的花真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她家,我第一次看见了粉色的荷花,看见了绿色的菊花,看见了白色的海棠。就说她家的蚂蚱菜和夹桃花,绝不是烂大街的红色和玫红色,而是黄色、白色和白底带玫红点的。我真猜不出这老两口是自己培育的呢,还是去别的养花高手那里搜罗的。
胡同里的另外两家人丁冷落,都是老母亲领着儿子过日子,母子很少出门,更别说串门了,但过年时春联还是要贴的,只不过喜庆的对联贴在终年紧闭的大门上,多少有些突兀。胡同里还有一座没人住的闲屋,门褪了色,锁生了锈,过年也照样贴上红红的对联。我曾不止一次的从门缝往里看,很大的院子,里面种着各种树木和蔬菜,很有田园气息,春天,菜畦里绿意萌发,鸟鸣啾啾;夏日,树上蝉声阵阵,热闹非凡,我猜里面肯定能找到很多知了猴。
看完了自己胡同的对联,时间还早,我就溜达到别的胡同去,走着走着,突然有些心虚,担心自己正看着人家的对联,这家人一下子出来撞个正着,或者被别人看见呆呆地立在人家门口,很奇怪。走马观花地看一圈,只是消磨时间而已。
直到上了初中,我才回到父母身边生活。我爸喜欢书法,春联都是自己写。从初中起,我家的春联一直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横批稍有变化,有“平安喜乐、欢度春节、春暖花开、金玉满堂”之类。结婚后,每年初三回娘家,看到大门口的春联依然是这两句,只不过字体稍有变化,有时候是正楷,有时候是行楷。我问我爸,为什么不换个对联写?我爸说,他练书法写过不少对联,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副,这副对联含义简练而深刻,一个家庭要发展下去,一要有好的品行,二要有真才实学。
我直觉这副好联定有出处,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由苏轼所写的《三槐堂铭》延伸出来的名联。苏轼在徐州期间,他的学生王巩曾与其一起郊游吟诗,后来苏轼到湖州任职,王巩也赶来相会,并请其为自家“三槐堂”题铭,苏轼便应邀作《三槐堂铭》。三槐堂,是王巩曾祖父、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佑家的祠堂,因王佑手植三棵槐树于庭而得名。古代传说,三槐象征朝廷官吏中职位最高的三公。在《三槐堂铭》中,苏轼回顾了王巩曾祖父王佑手植三棵槐树、期待子孙有所建树的苦心,列举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其子魏国文正公,辅佐真宗皇帝,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享其福禄荣名十八年;其孙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高德厚;曾孙懿敏公之子王巩,好德而文,弘扬家风,精通诗画,官至工部尚书。苏轼从佛家因果的角度,赞颂王佑种下仁爱厚施、积善成德的善因,才结出子孙多贤、福祚绵延的善果,由此延伸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对联。后人将“久”改为“远”,流传至今。我爸多年来坚持书写这副春联,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早在秦汉时期,先民们将“神荼”“郁垒”两位门神的名字刻于桃符之上,挂于左右门以辟邪祈福。从后蜀皇帝孟昶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镌刻在桃木板开始,春联开启了它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之旅。一千多年过去了,曾镌刻在桃符的文字在红色的宣纸上墨香氤氲,曾高据魏巍大殿之上的佳句在市井街巷生根发芽,绚丽绽放。
一笔一划,墨色浓淡相宜;平平仄仄,音韵和谐唯美,一副春联,寄寓了中国人的美好情愫,传承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作者简介:
曲永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散文写作与评论委员会委员,烟台四中语文教师。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热爱语文教学,喜欢文学,潜心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在教学中,坚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创办烟台四中红学社,开设校本课程《红楼梦》导读,业余时间进行散文和楹联创作,有多篇散文发表,曾获烟台市和芝罘区“优秀教师”称号。散文《香云纱》荣获“齐鲁晚报青未了散文奖”和“胶东散文年选(2021)》最佳作品奖”;散文《朝圣黄叶村》获“山东省首届语文教师杏坛杯写作大赛”中学散文三等奖。
壹点号海浪花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