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炉篦子的配方,火炉篦子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5-04-15 12:25:19

东北炉篦子的配方,火炉篦子(1)

(东北农村)

东北地区冬天气候寒冷,滴水成冰。过去,农民居住的房屋是泥草房,保温程度极差。没有煤炭,更没有先进的取暖设备,整个冬天完全靠火炕、火盆、火墙来解决取暖问题,熬过一个个冬天。

火炕——农村人生存的必须条件,住家没有火炕,就不是人家,就得住露天地。

据史料记载:火炕起源于两千年前,《诗经.小雅.瓠叶》云:“火炕曰炙”。意思是举物放在火上烧炙,与后世的火炕不尽相同。后来,人们通过实践,发明了灶。这种灶比炕小,由于它置火于地下,保温性很好,人或坐或睡于其上,舒坦异常。西汉苏武在天寒地冻的匈奴牧羊十九载,主要就是得益于这种“灶式”的火炕。火炕在满族一直很盛行,它既是寝息的设施,又是取暖的设施。金朝主子每和诸将进餐时,就于“炕上用矮台子,或木盘相接。”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北盟录》中说,宋代满族的先人建房子时,并不满足朝南一方筑炕,而是四方皆筑之。西炕为尊,是供神和祖先的地方,不许任何人坐。南炕为长者卧处,北炕才是给晚辈居住的。
  南宋人朱弁也作为中原使臣出使过金朝,曾一度在北方居住。他曾写过《炕寝》一诗,诗中描写道:“御冬貂裘弊,一炕且踪伏。西山石为薪,黝色惊射目。只识绝可迩,将尽还自续。飞飞涌玄云,焰焰积红玉。”可见当时生活在北方的满族人,已经开始采用煤炭作为取暖的原料。

以前东北盖房子基本是三间或者两间房。入口多,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盖三间房,东西两间住人,中间当厨房。两间房一间做厨房外,另一间住人。不管是几间房,住人的房间基本上都是南北两铺火炕。

火炕是用土坯搭建的。把麦秸或者杂草铡成碎段,拌在黄泥里面,用固定的坯模子,做成一块块土坯,在阳光下晾干后,用它来垒火炕。

东北炉篦子的配方,火炉篦子(2)

(火炕)

火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万字炕。古书中曾经记载辽金时期住在东北的女真族(满族先世):“环室穿木为床,煴火其下,饮食起居其上”。这里说的“环室”就是民居中所筑的南、西、北三面相连的“转圈炕”和“拐弯炕”,民间俗称为“万字炕”。

除此之外,黑龙江农村还有“连二炕”。“连二炕”是比较富裕的人家建的三间房,东面开门。西两间的火炕就连在了一起。搭的炕就是两铺炕连在一起,叫做“连二炕”。为了居住方便,这两铺炕中间用木板等东西隔起来,两铺炕不通着。娶儿媳妇,儿媳妇住最西侧里屋,外屋住公公婆婆。“连二炕”的烟道两铺炕走一个,节约柴火。

农民在长期居住中,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把炕搭成“花洞式”。这样的炕,烟火在炕洞子里面散热比较均匀,但无论炕热得如何均匀,也有炕头炕稍的区分。炕头还是比炕稍热乎许多,东北的习惯炕头让给老年人睡,表示儿女们的孝心。

冬天,妇女们坐在热炕上,抽着大烟袋,做着针线活。小孩子们在炕上“歘嘎拉哈”或者做各种游戏。阳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一家人幸福团圆,其乐融融。
  冬天里,有客人来串门,主人家迎客进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快快,脱鞋上炕,坐炕头上,热乎热乎……主人的热情,让客人一身的寒气一扫而光,感了主家的温暖。
  过去,住房紧张,一个屋的南北炕,叫“对面炕”,经常住的不是一家人,一般都是租一户住。住“对面炕”不方便,晚上,两家都挂上幔帐。用这一层布暂时把两家人分开,早晨,把幔帐叠起来挂好,各过各的日子。 

火炕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炕沿。炕沿的作用是为了睡觉挡住枕头用,也为了挡住炕席等物品不掉在地下。一般用一寸厚以上,十公分宽的一根长条形木头做成。用最的是桦木,桦木有硬度还非常光滑。炕面上铺的是炕席,是用高梁杆的外皮手工编制的,每年过年时候会换一次新的。那年月,人们没有睡衣穿,没有褥子铺,都是直接裸睡光炕,早上起来,身上咯出来一片片炕席花子儿,摸上去鼓鼓楞楞的。有的时候,身上还扎炕席上“刺”。
  东北的火炕,是勤劳人民在寒冷气候下一种极富聪明才智的创造,它曾养育了豪放、粗犷而心地纯朴正直的无数东北人,温暖了一辈又一辈的东北人冬天。

东北炉篦子的配方,火炉篦子(3)

(火炕)

火盆——放在火炕上最简易的取暖设备,每个家庭中都有一两个,基本是每个炕上都有一个。

火盆是用黄泥的,一般在秋天进行制作。先取来上好的黄土,把麻匹剪成一寸多长的小段,拌在黄土里和成泥。泥和后,堆放几天,这期间要不时地往上淋一些水,使你“醒”好。泥“醒”好了,做出来的火盆不开裂。如果没有麻匹,也有用黄泥拌上马粪当“洋搅”做的。黄泥“醒”好后,把一个大小和深度都合适的瓦盆,倒扣到地上作模具,瓦盆外面抹一些烧柴火的灰。一切准备好后,手抓泥糊在盆是上面进行反复摔打,厚度大概在三厘米左右,把瓦盆包严。然后把它放在阴凉处,等干到不致走形时候,把盆翻过来,取里出瓦盆,一个火盆的雏型就做成了。这个时候,用原来的泥做盆底和盆沿,放到阳光下晒干,干透了,一个火盆就算做成了。

农村人家做饭用的是铁大锅,灶里烧的是柴火。冬天,做完饭,趁灶坑里的火还没有化成灰烬,把它扒出来,放到火盆里,一边放一边用脚或灰耙压实,放到炕上就可以取暖了。一个火盆配有一个烙铁,用来把不断烬化的灰拨开,露出火来供人取暖。如果晚上火用不完,还可以压实,第二天早晨把上面的灰倒掉,下面的火在充分接触空气后又是红红的一盆,达到“死灰复燃”。

东北炉篦子的配方,火炉篦子(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