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步骤
1.预处理:牛肉的“临终关怀”
牛肉剔筋去膜,切3厘米厚片摊在竹匾上,电风扇吹20分钟(表面风干锁住肉汁)。全程操作间温度控制在18℃以下。
2.捶打:力度与节奏的生死局
第一阶段(0-1000次):垂直捶打,每秒2下,把肌肉纤维捶散成“肉丝”。
第二阶段(1001-2500次):45度斜捶,每秒3下,让肉浆开始乳化出胶质。
第三阶段(2501-3600次):画圈捶打,每秒1.5下,把空气捶进肉浆形成“蜂窝弹力网”。
双槌捶打能模拟筋膜撕裂,比绞肉机强10倍!
关键提示:每捶300次测一次肉温,超过10℃立刻加冰块降温!
3.煮丸:水温控制玄学
肉浆加盐和鱼露,顺时针搅打200圈(逆时针会散胶!)。
虎口挤丸,用铁勺刮入85℃热水(不是开水!),小火焖15分钟。
终极秘诀:煮好的丸子要过三遍冰泉,热胀冷缩让丸子缩紧“脆皮”。
品鉴经验:弹牙的“三重暴击”
观形态:
- 正宗潮汕牛肉丸表面粗糙(手工捶打痕迹),对着光看有细密气孔。
- 机器丸表面光滑如乒乓球,一咬满嘴淀粉感。
听声辨质:
- 用门牙轻轻咬破表皮,能听到“啵”的一声轻微爆裂声。
- 如果声音闷或无声,说明肉浆没捶透。
尝口感:
- 第一口不蘸酱:牙齿咬下时感觉轻微抵抗,嚼三下后肉汁迸发,咽下后舌根有淡淡奶香
- 冷冻丸嚼着像橡皮,而鲜捶丸即使放凉,也能在嘴里弹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