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尚飞、梅燕)金秋时节,满地金黄,到处呈现出一片片丰收景象。鹤峰县太平镇村民们养殖的几百窝胡蜂也迎来首季采收,蜂蛹陆续进入市场,成为广大市民喜爱的一道美食。
连日来,每到日暮降临,鹤峰县太平镇洞长湾村村民黄志武便忙得不亦乐乎。他穿好防护衣,带上刀、筛篮等工具,小心翼翼地从胡蜂窝中取蜂蛹。
“因为我们喂到人家屋顶的就必须晚上取蜂蛹,白天怕蜇到人,假如在山上的话就可以白天取。”鹤峰县太平镇洞长湾村村民黄志武说道。
蜂蛹又名蜂王胎,是生长在蜂巢房内18至19日的幼虫蛹。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白色软黄金”。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志武发现胡蜂可以驯养,还是一种比较稀有的产业。
“当时我北佳一个姨爹,他说他们那边有专门养胡蜂的,我就跑去考察了一下,然后我又专门跑到云南那边去学习,学了感觉这个产业也还可以。”鹤峰县太平镇洞长湾村村民黄志武说道。
学习回来之后,黄志武便开始尝试养殖胡蜂,第一年养了100多窝,在移地分窝的时候,雨天太多,采食受到很大影响,当年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八十,收入了6万多元。
“年成好的话,每个胡蜂窝可以取三到四次蜂蛹,几次一起可以取到十三四斤干蜂儿,也就是两千七、八百块钱。年成好的话喂得到百把个,可能搞得到十几万还是没问题。”鹤峰县太平镇洞长湾村村民黄志武说道。
至今,黄志武养殖胡蜂已经6年了,经过几年的摸索,技术也不断成熟。每次取蜂蛹的时候都会尽量保持蜂巢外壳完好,并留上几列蜂巢继续繁殖。待取下适量蜂蛹后,将划开的蜂巢外壳还原固定。
“留两页的原因就是让蜂王在里面活跃度好了,就继续繁殖,繁殖后就取二次、三次,天气好就可以取四次,增加它的产量。”鹤峰县太平镇洞长湾村村民黄志武说道。
眼看黄志武的胡蜂养殖产业越来越好,周边村民也想参与进来。他带领周边群众一起养殖,并免费为大家提供养殖技术,蜂蛹成熟的时候帮助他们采收。附近村民李世超看见胡蜂养殖不但活少轻松,今年也尝试养了3窝。
“把它养到碗口这么大了就不需要人管了,只等到取食。我明年准备喂二十个胡蜂窝,因为他有技术也比较成功,这样的话我既可以增加个人收入,又可以饱自己的口福。”鹤峰县太平镇唐家村村民李世超说道。
如今,黄志武已带领周边30余户村民养殖胡蜂,同时也迎来了今年蜂蛹采收的第一季。近段时间,他正忙着帮助大家取回蜂巢,并用镊子取出蜂蛹后,分批放入滚烫的热油中进行煎炸,以便保存销售。
“胡蜂窝从喂养到放到坡上,再就是收回来,都是零污染,蜂蛹品质相当好,卖得也相当好,就连周边的那些亲戚朋友介绍的那些人都供不应求。”鹤峰县太平镇洞长湾村村民黄志武说道。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