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娃娃菜不能吃

首页 > 民生 > 作者:YD1662023-04-17 06:09:54

传闻一:娃娃菜,含有甲醛?吃了会致癌?

为什么有人说娃娃菜不能吃,(1)

网传娃娃菜含有甲醛,有个别的不法商贩会用甲醛泡洗,经过甲醛浸泡后的娃娃菜不仅卖相好看,保险时间更长。

但事实上,要想吃到放心的娃娃菜,只需在正规渠道购买蔬菜便可放心食用。一般浸泡过甲醛的蔬菜,不仅卖相不好,而且还会有刺鼻的气味,携带的浓度与残留量也很低。

即便真的泡甲醛,由于甲醛易溶于水,所以咱们将娃娃菜充分清洗之后也是能食用。

传闻二:西葫芦致癌,爆炒会容易释放致癌物质?

为什么有人说娃娃菜不能吃,(2)

网传西葫芦有致癌风险,在经过高温爆炒后,会释放出具有致癌作用的丙烯酰胺,在食用时尽量不宜爆炒。

事实上,丙烯酰胺只是“美拉德反应”的一个副产物。

食物中如同时含有碳水化合物或脂肪、蛋白质,无论是煎炸、烤烧等方式,还是加工时加温处理,均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虽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丙烯酰胺列为二类致癌物,目前尚未有充分的医学数据与文献资料来证实丙烯酰胺的摄入量、相关生化标志物水平与致癌风险有存在多大联系。

因此,西葫芦本身不含致癌物,而且也并非只有西葫芦能产生丙烯酰胺,所以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传闻三:红凤菜会增加肝癌风险

为什么有人说娃娃菜不能吃,(3)

网传红凤菜含有一种物质,在经过高温燃烧后会产生巨大的伤肝致癌物,在人体中产生明显的致癌影响。

事实上,红凤菜的确含有一种物质,叫“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简称为PA),具有潜在肝毒性,有较大的健康隐患。

它与马兜铃内酰胺一样,并不是一种物质,而是一类物质,目前已知就有660多种,其中有一些种类对人具有极强的肝毒性,或在动物试验中表现出致癌性。

咱们也不能“脱离剂量谈毒性”,红凤菜的确有潜在的肝毒性与致癌性,且与黄曲霉素、乙肝病毒协同作用。

能不吃尽量就不吃,若一定要吃就得焯水后大火爆炒,食用量不宜太多。

传闻四:蕨菜,具有致癌风险

为什么有人说娃娃菜不能吃,(4)

蕨菜,在致癌证据还是相对比较充分,蕨菜中含有“原蕨苷”的致癌物质,在人体内经过几步代谢之后,就会形成一种中间代谢物,导致DNA分子受损,诱发癌症。

日本与英国南威尔士等地区开展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食用蕨菜与食道癌、胃癌等上消化道癌症发生有明显相关性。

虽说中国传统制作蕨菜的工艺需要大量焯水,在加热烹饪处理后,蕨菜中的原蕨苷很容易遭受破坏,大大降低了其致癌性,但多多少少还是会剩下一些,食用后依然有致癌风险

当然了,你也许会说:我吃了那么多年,又不见我有事?

事实上,致癌的确是一种综合性过程,只要是明确或可能的人类致癌物,就不存在安不安全剂量,若没有特殊愿意,尽量不吃才是最好的选择。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