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大理与宋朝的关系
与南诏不同,大理国自其建立就基本上采取了内守政策,不存在明显的扩张野心。根据诸葛原声《滇史》记载:“宋太祖建隆元年,蜀主孟知祥死,孟昶继之,不理国事,日务奢侈,委任非人,大理觇知,欲乘隙攻蜀,高侯独不可,言:‘蒙诏强盛时与吐蕃联兵尚不能侵夺巴蜀,足以黩武酿内变,宗社不保。今闻周主柴英明,削平僭乱,孟蜀必为所并。吾国必当修辑城堡,连兵养民以观时变,何必劳师远征,启衅招祸。’思聪从其言不敢入犯中国。”所以他们就没有挑起战端。
不过这段记载里是有错误的。孟知祥死的时候宋太祖还是个小孩。但是大体这段话所反映的事还是真的。的确,大理国统治云南的三百余年中和宋王朝一直保持着臣属关系,不时进贡,与中原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也十分密切。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云南同内地之间的传统联系便逐渐得到恢复。965年,宋朝平定后蜀,解除了云南与内地之间往来交通的阻碍。这时候,宋朝的军队停止了进攻。宋朝军队平蜀以后没有继续南下大理,不外两个方面:一是吸取了唐朝与南诏相争的历史教训。二是鉴于当时立国未稳的客观环境。宋朝平蜀以后统一大业并未完成,北有契丹、南有诸割据政权,不容许大把有限的兵力和财力用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这也迫使宋朝政府不得不在西南地区采取收缩政策,以便集中力量对付北方。所以,平蜀以后,乃至整个两宋都没有对大理国采取军事行动。
不过大理却担心宋朝到底是如何打算的。于是大理国立即派人送了一封祝贺信到黎州(今四川清溪县),主动与宋朝取得联系。968年,大理国向宋朝呈递公文,要求通好,结果宋朝没有任何反应。但宋太祖由于错误地把唐朝的灭亡归之于南诏对内地的侵扰,对大理国一直没有放弃戒心,更为主要的是,由于不断受到北方辽人的军事威胁,国内又多有饥荒,因此对于大理国屡次派员请求入贡和加封的要求置之不理。
后来四川发生了王小波李顺事件。他们虽然被镇压,但李顺下落不明,宋朝担心他逃奔大理,于是就派出嘉州人辛怡显出使大理,到姚州受到了节度使赵公美的热情接待。辛一直走到了大理国都羊苴咩城。根据他的记载,大理国对宋朝一直保持着元和年间南诏与唐的那种臣服心态。
976年,宋太宗即位。又过了6年,他才命令黎州官吏在大渡河上建造大船以便大理入贡。大理国于是多次派遣使者入川贡献,每次都跨过大渡河,不曾被所谓的玉斧划界所阻隔。如1116年,大理皇帝段和誉就派遣使者入贡献,结果使者于第二年来到了开封,受到了宋徽宗的热情接待。
大理国向宋朝进贡表示了政治的臣服,但是它不满足一般的入贡关系,他们要求与宋朝建立政治上的藩属关系,所以多次要求宋朝进行加封。但是一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宋太宗才封大理的皇帝为云南八国都王。后来又封为云南大理国主、统辖大渡河南姚州巂界山前山后百蛮三十六鬼主、兼怀化大将军、忠顺王。
1117年,才正式封大理国主段和誉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为了表示郑重,宋朝还特意派遣儒臣钟震、黄渐为册封使前往大理册封,同时还赏赐了宋行日历一册。这是大理与宋朝臣属关系首次正式确立,对于双方都是一件大事,因此1118年宋朝的科举考试题目就是:“代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谢赐历日”。
大理皇帝段和誉画像
宋朝尽管封大理国为上柱国,并曾向大理派遣过使者,但是宋朝对大理国的戒心仍没有解除,与大理国的边界仍戒备森严,致使北宋末年与大理国的交往受到阻碍。
北宋灭亡后,南宋被金朝搞得焦头烂额,宋高宗一方面害怕与大理发生冲突而两面受敌,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向大理买马以保证军需。于是采取了收缩官方往来而放宽民间贸易的政策。整个南宋时期大理国与宋朝的边境贸易随即兴盛、政治往来反而不如北宋频繁。
尽管如此,大理与宋的经济文化交流仍未断绝,1073年,宋朝双方边界附近开设了市场,后来又陆续开设了许多供双方交易才场所。在互市中,马匹是交易的大宗。1106,西南诸蛮到黎州交易的马匹达四千匹。其中以大理国提供马匹的数量最多。大理国和宋朝的经济交往逐步发展起来。南宋同大理国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1133年,南宋又在广西等地开设了边界市场,还派人专门前往购买马匹供应宋金前线,每年交易的马匹达1500匹,成为云南与内地经济往来的中心。
自绍兴初至淳熙末的50多年间,大理国与南宋的交易比北宋更为频繁。南宋从交易中得到了云南战马和披毡等土特产。而且,双方的政治交往也没有彻底断绝,史*载1244年,高太和在与蒙古的战斗战死,大理国王段祥兴派遣使者到宋朝报丧,宋朝也派人前往大理进行吊祭,由此可见到南宋以后大理国与南宋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官方往来。
大理与宋朝的交往当然并不仅停留在经济上,在文化领域内双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大理国统治者还设法从内地购买经籍,据《南诏野史·后理国》记载1103年大理国使高太运奉表入宋求经籍,得69家,药书62部。1201年,大理国还派人到宋朝求《大藏经》,得到了1465本,收藏在五华楼。
大理国商人还往往借卖马的机会到广西等地求购内地书籍的事情也屡见于记载。1173年,大理人李观音得等就借卖马的机会买了《昭明文选》等书籍。有些在中原现在已经没有传本的宋代文书在大理仍被保存着,为历代学者所注意。
大理地区所发现的大理国文物所表的年款,其干支与宋代的历法完全相同,说明大理国使用的是宋朝的历法,也就是奉宋之正朔。而从大理国上贡的《金威经》、《大威德经》以及邕州人所得大理国之《大悲经》等又表明了大理国也有文书流入内地。
邕州市易兴盛达五十年之久,使大理国与中原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汉文化对大理国的影响也日益加深。由于统治者重视文化与教育,“举贤育才”,段智祥在位时“时和年丰,称治国焉”。大理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有较大的进步,同时受汉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大理国通用汉字。昆明地藏寺石幢《造幢记》、《护法明公德运碑》和《兴宝寺德化铭》等大理国有名的碑刻以及被誉为大理国文化代表作的《张胜温画卷》均用汉文书写,有名的大理国写本佛经使用的文字也是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