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正常情况下,都会根据生活的水层位置,被我们分为底栖鱼、中上层鱼、表层鱼,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水层不同,水温也不同,而不同层的水温,就存活着不同的鱼种,久而久之,就按好水层来划分鱼种了,当然,我们不是鱼类生物学家,我们不需要了解每一种鱼的适宜温度,但是对于比较常见的淡水鱼适应水温,还是应该有所了解;
鲫鱼,适宜水温16~25度,鲤鱼20~30度,鲢鳙20~25度,青鱼20~30度,草鱼20~28度,鳜鱼15~25度,甲鱼18~30度;这些温度区间,是水产研究人员专门测定过,所以就再次赘述了;在野钓实战中,我们怎么判断水温是多少呢?我们也不可能随时携带一个温度计,我们一般通过将铅坠沉到水底,放置大约30~45秒左右,将铅坠提上来,放置到手心,如果感觉到有刺手感,大约水温是5~8度左右,如果只有明显凉意但不刺骨,那么水温大约温度是12~15度左右,如果只有轻微凉意,那么水温大约是15~20度左右,如果完全没感觉,那水温大约在25度以上;这种测量方式很不精准,主要原因是钓鱼人个体肌肤对温度敏感度不同导致;
三、昼夜水温的变化绝对值越大,鱼口越差,反之,鱼口越好什么叫昼夜水温变化的绝对值呢?就是一天之中,水温最高和水温最低之间的差值,这个差值对鱼口的影响是很直接的,有时候明明艳阳高照,气温适宜,水温测试也不错,但是就是因为最高温和最低温之间的绝对差值太高,导致鱼口非常差,而有时候明明就是零下的温度,但是最高和最低值之间的差值很低,鱼口反而不错,这是怎么回事呢?
鱼的下丘脑有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通过控制体液分泌,以及运动量的大小,来调节自身体温适应水温,这是变温动物为了适应环境温度对自身影响的功能器官;水温的变化,对鱼来说,有一个适应过程,昼夜温差值越高,适应过程越久,昼夜温差值越低,适应过程越快,这是鱼的生物本能决定,没有任何办法来调整的;所以,不怕低温亦或者是高温,就怕忽冷忽热,因为这代表着鱼在没有完全适应温差变化之前,是不会开口进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