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reddit.com
目前,除了新出生的小江豚,在中科院水生所里,还饲养有6头长江江豚,其中3头都是在人工环境下出生的。
人工饲养繁育为长江江豚物种保护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而在此之前的几十年,它还是长江里最繁荣的物种之一。听老一辈们说,在江边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长江江豚在嬉戏玩耍。而自上世纪末以来,长江江豚数量快速下降,现有种群仅余1000多头。
豚殇
每年在长江流域以及鄱阳湖、洞庭湖均会发现数量不少的死亡长江江豚。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口,偶尔能发现江豚,但令人唏嘘的是,它们大多都是死亡后搁浅在滩涂的尸体。近十年来,东滩保护区曾数十次发现死亡江豚,大部分尸体上有明显渔船或渔网所致的外伤。
居住在鄱阳湖周围的渔民王弟友回忆他们小时候捕鱼时,经常看到江豚追着船只游。到了上世纪90年代,大型采砂船来到鄱阳湖之后,长江江豚数量明显减少。禁渔之前,由渔民组成的江豚巡护队经常在一个时间段连续发现多头死亡江豚,他们抬着体型跟人一样大小的江豚尸体,不禁同情和惋惜。
这些渔民曾经采用电网和迷魂阵来捕鱼,如今看到鄱阳湖的生态惨状,也加入了江豚保护的行列中。他们介绍说,以前湖中有很多渔网,江豚有时会被缠在网里,无法游到水面呼吸,江豚虽然是水生动物,但一般三分钟不能出水呼吸就会窒息而死。
过去,鄱阳湖中的采砂船比高速公路上的车还多。江豚在极大的噪音干扰下,到处乱窜,以至被船只的螺旋桨打伤。噪音对江豚的影响是巨大的,过强的水下噪声可能会对江豚的通讯和探测活动产生干扰并造成障碍。每年4-6月,正是长江江豚繁殖的季节,新生江豚出生后约100天内是其声讯号系统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时间受到长江中各种运输船舶的噪声影响,会显著降低它们的生存能力,有专家认为江豚幼体死亡率偏高可能正是长江江豚种群快速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有些死亡江豚的身上并没有什么明显外伤,必须通过对江豚进行解剖才能了解真相。在2012年到2014年间,中国水生所做了大量死亡江豚解剖实验,发现它们的肚子里空空如也。考虑到有些江豚是被螺旋桨打到而突然死亡,它们的胃里本应有食物残留。同时,对比一些在较好环境中生长的江豚,这些死亡江豚的身体状态也不够肥满。科研人员这才逐渐意识到,江豚正在面临食物短缺的危险困境。
可是,长江中物种资源丰富,江豚为什么会缺食物呢?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非法捕捞。据岳阳市渔政局工作人员透露,矮围、迷魂阵、滚钩、海网,甚至毒、炸等毁灭性的捕鱼方式,在洞庭湖区已经存在了20多年。电网强大的电流,足以瞬间击倒一头牛,水中的小鱼基本在一瞬间就会被电死。大鱼可能运气好一点,被电晕之后还能侥幸生还,但由于性腺受到损伤,基本也就丧失了繁殖能力。渔民们有时候一晚上可以打到成千上万斤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