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体密度这么大,还别说这里还真是垂钓者的天堂,不过想要在水渠中钓鱼,垂钓者们显然是“想多了”!
南水北调干渠输送的是饮用水,为防止水质受到污染,河道两边加装了高高的防护网,每隔一段都有监控探头,一般人不允许入内,更别说钓鱼了。钓鱼佬估计连鱼竿还没支起来,就已经被“请进去”了。
因此,有网友称:有钓鱼的想法真是想多了……这里的鱼不仅不允许垂钓,也不允许捕捞,可以说是衣食无忧。
生活条件这么好,河道中的鱼会不会越来越多,从而影响到水质的健康度?是福是祸?相信不少网友都有疑问。
对于这些问题,网友们大可不必担心。
首先,南水北调水渠中的鱼类不太可能泛滥,因为此项工程在输水渠道内设置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如自动清淤装置、鱼类过滤网、鱼类迁徙通道等,可以有效控制鱼类的数量和分布。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在输水渠道中放养的鱼类也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主要是一些适应性强、有利于生态修复的鱼类,如草鱼、鲢鳙等,这些鱼类可以与其他生物形成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
放养的鱼类可以摄食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负荷,比如鳙鱼就可以通过滤食水中的浮游植物,从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避免蓝藻过度爆发。
正因为如此,南水北调干渠中放养的鱼类多为四大家鱼,而且鱼类密度与水质的变化都在监测之中。为了改善水质,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曾按照38:10:2的比例,放流150多万尾鲢鱼、鳙鱼和草鱼,用来控制浮游生物和藻类的数量,以防水体出现富营养化。
如果干渠中鱼类数量过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生态捕捞的方式进行处理,这要比在湖泊、水库中捕鱼效率要高很多,因此不必担忧鱼类泛滥。
本土鱼类不足为虑,需谨防外来鱼类侵入不过,南水北调水渠中的生态系统也会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生物入侵的风险。由于南水北调工程打破了水体间原有的生物地理屏障,为一些外来鱼类提供了入侵的通道。
例如,生活在长江口的须鳗鰕虎鱼和双带缟鰕虎已经在东线多个湖泊建立种群,可能对当地的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