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有哪几种,除草剂一般有几种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07-11 00:19:17

6、按加工剂型分类:

A、粉剂DP
由除草剂原药和陶土、滑石粉、干磁土或其他惰性粉,按标准加工而成的粉状混合物制剂,叫做粉剂。细度要求95%通过200筛目。粉剂一般不能加水使用,但可直接喷粉可,也可拌成毒土撒施。如70%氯酸钠等。

B、可湿性粉剂WP
由除草剂原药与惰性粉、湿润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粉剂,叫做可湿性粉剂。细度要求95%通过200筛目。与水有亲和性,可悬浮水中,所以可加水喷雾。如10%苯磺隆。

C、可溶性粉剂SP
在使用浓度下有效成分能迅速分散,而完全溶解于水中的一种粉剂。外观呈流动性。

D、颗粒剂GR
由除草剂原药和固定载体按比例配合制成颗粒,叫做颗粒剂。颗粒剂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撒施方便,便于储存运输方便。如氯化钠、丁西合剂等。

E、乳油EC
由原药(一般不溶于水)、有机溶剂(苯、二甲苯等)和乳化剂配合而成的同状均匀液体,叫做乳油。因为有乳化剂作用,能保持较长时间,不会产生沉淀和分层现象。乳油中含有苯、二甲苯等易挥发的溶剂,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及时密封。乳油中含有有机溶剂,脂溶性大,附着力强,能透过植物表面的腊质层,所以适宜作叶面喷洒。如燕麦灵、盖草能、乙草胺、精喹禾灵等。

F、水剂AS
由水溶性的原药,以水作为主要溶剂,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剂型叫做水剂。如:20%百草枯、草甘膦。

G、悬浮剂SC
是极微小的固体原药加入适量的湿润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在水或油中形成的稳定胶状粘稠液叫做悬浮剂。如38%莠去津、42%甲乙莠等。

H、水乳剂EW
亲油性有效成分以浓厚的微滴分散在水中呈乳液状的一种剂型。该剂型的流动性好,不易分层,因不含有机溶剂或仅含少量的有机溶剂,因而不着火,对人、畜低毒,对环境影响小。如6.9%骠马。

I、干悬浮剂DF
干悬浮剂是可在水中自发分散成极细的微粒,形成相对稳定的悬浮液的粉粒固体制剂。干悬浮剂和可湿性粉相比,在水中的分散度高,有效成分微粒小,因此在相同有效含量下干悬浮剂的活性高于可湿性粉剂。

J、水分散粒剂WDG
水分散粒剂和干悬浮剂一样,在水中自发分散成极细的微粒,形成相对稳定的悬浮液,但水分散粒剂是粒状制剂,和干悬浮剂比较,水分散粒剂无粉尘污染问题,但价格会高些。

二、除草剂的选择性

除草剂的选择性是除草剂本身的特性。根据其本身有无区分防除对象和保护对象的能力,将除草剂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非选择性除草剂。但是应用技术和环境条件对其影响很大

除草剂有哪几种,除草剂一般有几种(9)


1、形态选择:

由于植物外部形态的差异,内部组织结构差异造成的选择性。(较次要)

叶片特性:

例如禾本科杂草叶片狭长、阔叶杂草叶片宽大,着药程度不同。

生长点位置:

禾本科杂草生长点被叶片包围,而阔叶杂草生长点裸露容易接触到更多的药液。

生育习性 :

各种植物根系深浅不同,如大豆、果树根系庞大入土深,难以接触和吸收施于土表的药剂,而一年生的杂草种子易于在表土层发芽,容易吸收除草剂。


2、生理选择:

由于植物对除草剂的吸收及其在体内运转的差异造成的选择性.

A、吸收:
不同生育阶段对除草剂吸收不同,受叶片角质层、气孔数量、张开程度、绒毛等影响吸收。

B、运转:
在不同植物体内运转速度差异,如2,4-滴丁酯、2甲4氯对禾、阔草的吸收与传导速度;水稻和稗草对*草丹的吸收速度(水稻可很快将*草丹分解成无毒物)等。

3、生物化学选择:

除草剂在不同植物体内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造成的选择性。大多数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生化选择作用。

A、活性化机制差异造成的选择:除草剂在杂草体内通过化学反应使其死亡而在作物体内不存在药害,如2,4-滴丁酸用于大豆田。

B、氧化还原反应:杂草吸收药剂后,在体内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使其失去活性。(二苯醚类)

C、水解反应:如敌稗在水稻体内(芳基酰胺水解酶)迅速水解使其失去活性而稗草体内不能水解受害死亡;棉花田内可使用敌草隆等。

D、结合作用:绿黄隆能安全地用于小麦田,是由于它能与小麦体内的葡萄糖迅速轭合形成5-糖苷轭合物。
4、人为选择性:
根据除草剂的特性,利用作物与杂草生育特性的差异,在使用技术上造成的选择性。如定向喷雾。

5、位差选择:

利用作物与杂草根系及种子萌发所处土层的差异、深浅有差异、位置上有差异,这种差异选择,叫位差选择。如拉索、敌草隆等用于玉米、棉花、大豆地苗前除草。
6、时差选择:
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出土时期的差异防除杂草,称为时差选择。如马铃薯播后苗前使用克芜踪;免耕除草等。
7、生育期选择:
农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农药的抗性不一,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也有差别。一般情况下,植物在发芽或幼苗期对除草剂最敏感。如玉米行间除草。
8、剂型选择:
利用除草剂剂型的多样化,用于某些作物。如微胶囊剂等。
9、条件选择:
环境条件如土壤类型、湿度、温度等条件,是除草剂选择的因素之一。在一般情况下,粘性土壤比沙性土壤用药量多少,温度高、湿度大除草效果好,有机质含量大用药量大,有机质含量少用量药则少。例如48%拉索乳油与50%利谷隆可湿性粉剂在豆田使用,有机质含量小于1%时对大豆易产生药害,1%~5%时可有效防除杂草

三、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

A、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吸收

①根吸收:根是土壤处理除草剂的主要吸收部位,除草剂易穿过植物根部表皮,被根系连水一起吸收。

②幼芽吸收:被种子和未出土的幼芽吸收。
B、茎叶处理除草剂的吸收

①角质层吸收:角质层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植物水分损失,同时也防止外源物质进入和微生物入侵的有效屏障。角质层由蜡质、角质、果胶组成。除草剂进入角质层的主要障碍是蜡质,蜡质越厚除草剂越难通过。

②气孔吸收:气孔吸收量的大小受药液在叶片的湿润程度影响大,而受气孔张开的程度影响小。如除草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提高气孔的吸收量。

③质膜吸收:除草剂在达到作用位点时必须通过质膜。水溶性除草剂通过质膜的量与除草剂分子大小有关系,而酯溶性的除草剂通过质膜的量与分子大小无关。
C、剂型对除草剂吸收的影响 

除草剂制成一定的剂型可提高叶面的湿润性和除草剂的穿透力,提高剂型稳定和耐雨淋能力。加入表面活性剂可降低药液表面张力、提高湿润性、增加附着面积,进入植物体内后其本身也可能对植物细胞产生毒害,提高除草剂药效。
除草剂的传导

除草剂在植物体内被根、茎、叶吸收后必须在体内移动才能达到作用部位。

1、短距离传导:此类主要是苗前处理剂、茎叶处理剂的光合作用抑制剂,根部除草剂在到达内皮层之前可通过非共质体和共质体传导。

2、长距离传导:此类除草剂多数为茎叶处理剂,可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在植物体内进行长距离传导。

按在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移动性可分为:

①木质部传导:木质部是非共质体,功能是作为水、无机离子、氨基酸的其它溶质的传导通道。

②韧皮部传导:韧皮部是共质体,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同化物传导的通道。

除草剂有哪几种,除草剂一般有几种(10)


当前的突出问题:
药剂的施用要求与农民用药习惯之间的差异

农田杂草防控中出现的问题


除草策略不合理

过分依赖后期茎叶处理,忽略了前期土壤封闭除草。

不能适期用药

没有在杂草低龄期施用除草剂,后期随意加大除草剂用量。

施用技术差

喷施除草剂用水太少,因喷药粗糙,导致杂草漏治多、防效差。

除草剂有哪几种,除草剂一般有几种(11)

除草剂有哪几种,除草剂一般有几种(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