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10-26 18:59:34

1.比较长江上下游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

2.完成不同地区与其区域开发方式的连线,并说明理由。

上游 下游

航运 水电开发 种植业 林牧业 水产养殖 旅游业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补充。

(教师随时引导提示)

小结:长江上游多流经高原、山地、盆地,落差大,水流急,宜于发展水电开发、林牧业、旅游业等;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江阔流稳,宜于发展航运、水产、种植业等。

【启发总结】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学习,你对河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有哪些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总结

【总结】河流给人类的区域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不同的河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人类在利用河流发展经济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赢。

【承转】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红楼梦》里有两句话,“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指的就是这个地区。时至今日,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又如何呢?

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探究一】认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特点。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5)

1.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图(如上),找出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重要功能城市及核心城市上海。

2.自学教材第52-53页的三个自然段。

3.谈谈自己的感想。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小结: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转)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必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探究二】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1.认识区域发展与“同城效应”。

读“上海与杭州‘同城效应’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6)

(1)根据图示,说说你对“同城效应”的理解。

(2)据图分析,产生“同城效应”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即所谓“同城效应”。

2.阅读资料,认识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资料:张予墨的家住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了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7)

(1)与传统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

(2)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教师随时引导提示)

小结: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创业的机会更多、选择就业的空间更广阔,走出家门到其它城市创业就成为了可能,而发达的交通运输使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成为了现实。

【师生课堂总结,完成板书】

【板书】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一、 江海交汇之地

1、 位置

2、 范围

3、 优越性

二、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城市分布

核心城市https://www.renjiaoshe.com/jiaocai/1551.html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