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元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三种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在根系从外界吸收的所有营养元素中位列首位,对作物生长发挥基础性作用。氮素的种类分为酰氨态氮、硝态氮和氨态氮。在这三种形态的氮肥中,硝态氮在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吸收利用率最高,施肥效果最明显。但是氮肥中知名度最高、用量最大的明星产品却是尿素。
尿素是酰胺态氮,氮含量在所有氮肥形态中是扛把子一般的存在,堪称当之无愧的“氮肥之王”。不过,尿素在施用过程中也往往因误入一些误区而导致吸收利用率被大幅拉低。通常来说,如果用法得当,尿素有效利用率能达到50%左右,这在常见化肥中已位列前茅,但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常常只有约30%,假如施肥方法不当,这一数值则会降到10%左右,也就是说施下去的尿素有90%,都白白浪费。
施肥不在多,关键在吸收,而吸收的重点则在于减少浪费。尿素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误区,概括起来有以下七个:
一是拌种或者直接施到定植穴也就是说在播种的时候,放在播种沟、播种穴里头,或者是在秧苗移栽的时候,将尿素直接撒到秧苗移栽的定植穴里头,但这种做法存在隐患,主要原因是我们通常所用的尿素在工厂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缩二脲,缩二脲对作物生长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会损伤根系,抑制根系生长和生理功能发挥。
事实上,在秧苗刚刚移栽或者是种子刚开始发芽的时候,对土壤中氮肥的需求量往往都是比较低的,基肥中的氮元素足够其生长发育所需。而在拌种的时候,所用的肥料最好以中微量元素为宜。
二是不顾肥性盲目混施比较常见的就是与草木灰,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相互混合。尿素从酸碱性上讲,它属于中性肥料,但与碱性肥料相混合之后会产生中和反应,尿素中的氮就会以氨气的形式跑到空气里面。
在生产中,尤其是在大田生产中,我们很多时候会依赖尿素来供给氮肥,这时候就要错开尿素与碱性肥料使用的时间。一般来说,以五天左右为宜,如果是在夏天气温较高的时候,间隔的时间可以适当地缩短,两三天即可,因为在夏天尿素肥效释放的更快。而在温度较低的季节,尤其棚室生产的反季节蔬菜,最好间隔七到十天,因为气温较低的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活性较差,肥效速度释放的速度也更慢,在施肥间隔的时间上也应当适当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