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牛圈陷阱,饥荒牛圈放哪里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11-05 12:16:45

“爸爸,这次能还完债吗?”

“再一两年,就成了。”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六团镇富源村,卖完牛的屈贵发,把一沓钱小心翼翼地揣进兜里。他摸着儿子仰起的头,看着儿子紧张后松了一口气的表情,眼角有些湿。

阳光照在这个38岁的独臂汉子脸上,有那么一刹那令他陷入恍惚,人生的苦辣酸甜一齐在胸口翻涌。6年前,他离异、断肢,生活跌入谷底。现在,他在扶贫干部帮助下,靠着仅剩的左手重新为自己和儿子撑起一片天空。

日子,正一天胜过一天地好起来。

饥荒牛圈陷阱,饥荒牛圈放哪里(1)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六团镇富源村,陈伟(右)和屈贵发在喂牛(7月30日摄)。照片均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强勇通联

“憋死牛”

屈贵发曾是村里人眼中数得上的后生,虽然小学都没念完,但为人憨直善良,干活做事都有股子踏实劲。

2004年屈贵发结婚,不久有了儿子。他开过豆腐坊,每天三四点起床磨豆浆、做豆腐,天蒙蒙亮就走街串巷叫卖。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又外出打工,为了妻儿难得清闲。

日子过得去,家里还新购置了砖房。没想到,2014年他和妻子感情出现破裂,两人离了婚。从那时起,屈贵发整个人变得低沉。因为儿子正在上小学,屈贵发不能出门打工,靠包地种地维持生计。

“干活时总走神。”和屈贵发从小玩到大的富源村党支部*邹吉会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劝了屈贵发不知多少次。

意外就在一次修理农机时发生。由于精神不集中,屈贵发的右手和右前臂被卷进了正在飞转的机器,巨大的疼痛让他几乎昏死过去。虽然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屈贵发永远失去了右手。他治疗的费用大部分是借的,加上以前购买农机的贷款,已经欠下了十几万元外债。

“媳妇没了,手没了,做手术欠了一大笔钱,还成了贫困户,真没心思活了。”那时的屈贵发不敢出门见人,现在回忆起那段痛苦的经历还心有余悸。

“二宝(屈贵发小名),你还有儿子,咋能想不开呢”“有啥难的找俺们,大家搭把手一块想办法”……村干部和亲朋轮番上门做工作,这让屈贵发清醒过来。

“一定要把债还上!”他心里又憋起一股劲,选择了与命运抗争。

但对既无资金又无技术的屈贵发来说,谈何容易。别人都是两只手种地,他就练习一只手开拖拉机、操作农机具,用时间和汗水来弥补肢体残缺的不足。他家里有31亩地,心急的他嫌不够,就找一些没人种的坡地开垦,但由于陡坡容易水土流失,而且播种、管理、收割和灌溉都不方便,辛辛苦苦种的庄稼,收成却不尽如人意。

饥荒牛圈陷阱,饥荒牛圈放哪里(2)

2020年7月30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六团镇富源村,驻村工作队员陈伟和屈贵发一起干活。

牛气了

屈贵发小时候养过牛。他申请了5万元扶贫贷款,搭起牛棚,狠下心一口气买了3头小牛。

失去一只手的他重新适应,单手轧草、拌饲料、喂牛、饮牛、拴牛、除粪。

一切似乎按部就班,但意外再次降临。一次在院子里下老鼠药,由于大意,被一头两个月大的牛犊误食,没救过来。欠的钱没还上不说,还雪上加霜,那一次,急火攻心的屈贵发满嘴起大泡,好几天没下炕。

驻村扶贫工作队让屈贵发的人生迎来转机。

“不太说话,就知道闷头干活,但眼神里有些迷茫。”这是中国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驻村队员陈伟第一次见到屈贵发时的印象。

驻村工作队主动找上门,从打开屈贵发的心锁开始,帮他找致富门路。

“别看二宝身体残疾,但他能吃苦,日子虽一波三折,心里却一直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陈伟说,为啥还穷?一是缺谋划,二是缺资金。工作队先从这两方面,帮他捅破脱贫“最后一层纸”。

工作队和屈贵发一起分析前景:自家搞养牛,肯定行得通,但方法要对,路子要准。

“牛的品种很关键,不能凑合。”驻村工作队队长段红峰说,原先的本地牛,市场上不吃香,必须完成“升级换代”。

划定了脱贫的道儿,工作队成立了5人爱心小分队,每人无偿借出一万元,共同解决饲养繁育牛的资金问题。很快,一批杂交繁育牛“哞哞”叫着进棚,屈贵发失去神采的眼睛开始亮起来。

由于放心不下,陈伟等人利用早晚和闲暇帮着屈贵发养牛。从牵牛到拴牛、从轧草到拌料、从喂草到饮水,陈伟掌握了每一个环节,还主动承担起每天清理牛棚的“艰巨任务”。一来二去,屈贵发看到了更多希望,逐渐走出了低迷困境。

饥荒牛圈陷阱,饥荒牛圈放哪里(3)

2020年7月30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六团镇富源村,陈伟和屈贵发一起干活。

“他天天都来,来了啥活都干。”每一次说起陈伟,不善言辞的屈贵发竟瞬间敞开心扉,话也一下多了起来。也不知何时起,家里“多”了一口人,在他眼里,46岁的陈伟就像亲哥哥,儿子喊陈伟“陈大大”。

在工作队指导下,认不得几个字的屈贵发学会了用手机看视频,一有空就琢磨关于养牛的各种教学信息。最近,工作队又帮屈贵发买来一台轧草设备,“单手干活不方便,让他省省力。”陈伟说。

“以前有劲没处使,要么就瞎忙,现在脚底下有人铺好路,肯定好好干。”精心饲养下,瘦弱的牛犊已经膘肥体壮。2018年屈贵发第一次卖牛,赚到了“回头钱”,这一年他顺利脱贫,心里更稳了。

屈贵发有了一套自己的养牛经验,别人把牛当牛养,他却几乎把牛当孩子养。一次夜里11点多,牛突然难产,焦急的他找来工作队,忙乎半个多钟头才惊险接生下小牛,一个个坐在牛粪上都没察觉。后来屈贵发学了助产技术,买来助产器,村里别人家的牛难产死了好几头,他家牛一直平安。

不断卖出和买进,他的牛已是清一色杂交牛。牛圈里12头母牛,大的8岁,小的3个月,他每头心里都有数,每头都能叫出名字:独角兽、五角星、大瘦干儿、两万七、一万二……每天看牛在眼前晃动,屈贵发还不满足,他安装了8个摄像头,通过手机随时能看牛的状态。

有了牛,屈贵发就有了“活存折”,一头牛的价格七八千元到一两万元不等,12头牛可是不小的数目。虽然还有一些欠账,但屈贵发身上有了“牛气”,生活得更有信心和生龙活虎。

饥荒牛圈陷阱,饥荒牛圈放哪里(4)

2020年7月30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六团镇富源村,陈伟和屈贵发在喂牛。

牛劲儿

单手喂牛、单手种地、单手做饭、单手洗衣……独臂屈贵发依旧每天忙碌,精神头和几年前一度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比起来,好似两个人。

即使已经脱贫,他也闲不下。都忙些啥?养了12头牛、种100多亩地、喂40多只鸡,哪一样不费精力。他还是护林员,整日忙里又忙外。平时,村里有活他从不问工钱,都是随叫随到。

对于屈贵发,陈伟最有发言权。他驻村后,经常起早帮屈贵发牵牛、喂牛、清理牛粪,让屈贵发有时间和精力忙乎种田和收获,多一些收入贴补家用。最近,陈伟一番苦口婆心终于说服了屈贵发,明年说啥也要多包一些平地种庄稼,少种坡地。“咱有一身力气不假,但也要讲究效率。”陈伟说。

饥荒牛圈陷阱,饥荒牛圈放哪里(5)

2019年9月29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六团镇富源村,驻村工作队员陈伟帮屈贵发清理牛棚。

“以前不敢闲下来,哪怕是瞎忙。现在是闲不住,还有一些饥荒(债务)不说,脱了贫不还得奔小康使劲嘛。”在屈贵发心里,曾经感到自卑、不敢见人的他,要做出个样子给别人看。

这几年,屈贵发与陈伟更加“配合默契”。屈贵发种地回来后,一看牛都伺候好了,屋里陈伟在看着孩子做作业。陈伟则调侃说,他的收获更大,学会了养牛、种地、开拖拉机,一点都不亏。

“今年,你的每一笔收支我都给你记上,随时咱都看一看。”这不,在银行工作的陈伟又有了新想法。往年,屈贵发的钱经常不知花哪了,他不会写字,记的账到后来自己都看不明白。

“独角兽打针,300元”

“牛场平整钩机,600元”

“遮阳网铁丝,45元”

……

陈伟新买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都是屈贵发家的账目。“事忙先记账,不记事后忘。”陈伟说,现在种地和养牛多种经营,花多少钱、挣多少钱,咱都要有数,这样下一步咋打算心里才有底。

“屈贵发身上有股子‘牛劲’,别人帮助越多,他越努力,他要证明你的帮助是对的。”段红峰说。

屈贵发是驻村工作队帮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工作队把产业开发作为扶贫工作重点,通过产业造血“6+1”,推动了养殖、小杂粮加工、种植示范基地等项目的布局建设,实现了富源村贫困户产业带动100%覆盖、村集体入账负债100%偿还清等目标,富源村从深度贫困村迈向了富裕村。

2019年六团镇评选10个“自强不息”脱贫攻坚典型,屈贵发毫无争议入选。六团镇党委*孙继成说,屈贵发是个热心肠,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只要能帮上的撂下自己的事也要去。村里人也都赞成:“你看他少了一只手,但一点不比手脚齐全的人少干,以后的日子指定越过越好。”

屈贵发还有个心愿,这个事他告诉的人不多。今年1月底,陈伟留在村里陪屈贵发父子过除夕,他们还找来了村里的五保户,七八口人其乐融融。“陈哥,俺想找个媳妇儿,家就更完整了。”屈贵发悄悄地说。(李凤双、王春雨、强勇)

饥荒牛圈陷阱,饥荒牛圈放哪里(6)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