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电视剧《山海情》大火的背后,是宁夏平原几千年来向黄河要水,一步步把这片沃土建成塞上江南。
那么古人是如何一代代接力奋斗,建成这片沃土的?
宁夏平原是我国黄河上游著名古老灌区,是亚欧大陆内部半荒漠地带的一块成功的灌溉绿洲。两千多年来,人们利用这里独特的区域地理环境,将一定的人力资源和大量的水资源投入平原生态系统,使物质能量生产大幅度增加,生态环境也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转化,这一温带荒漠草原地区变成了“塞上江南”的富庶之乡。
虽然在灌区开发过程中,某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了部分地区诸如次生盐渍化、土壤沙化、湿地生态破坏等不良后果,但人类在开发宁夏的过程中,特别是古代宁夏平原灌溉渠务经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独到的人地关系调适能力,成为人类在亚欧大陆内部半荒漠环境下,调适人地关系的一个成功案例。
一、宁夏平原的地理区位优势宁夏平原西倚崇峻的贺兰山,东连鄂尔多斯高原,长约320公里左右,宽约10-15公里。黄河切穿牛首山,形成著名的青铜峡。
以青铜峡为界,宁夏平原又分为南、北两部分:青铜峡以北称银川平原;青铜峡以南称卫宁平原,银川平原约占宁夏平原总面积的82%。
宁夏平原海拔1100~400米,是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也是宁夏地势最低处。宁夏平原生长季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年降水仅200毫米左右,自然植被为温带荒漠草原类型的早生植物。但过境的黄河水量充沛,坡降适当,引水条件优越。
与黄河中下游相比,这里洪涝灾害较少;与西北其他绿洲比,又无水源匮乏之虞。平原土层深厚,质地均匀,介于沙土与粘土之间的灌淤土,为黄河冲积物与贺兰山山洪冲积物交错淤积发育而成。沉积物厚,熟化程度较高,矿物质营养丰富。且黄河水及其所携带含有一定肥力的泥沙,可灌溉肥田,水泥兼用,具有“且溉且粪”的效益。
西北地区降水少,蒸发强烈,荒漠之中,人工灌溉绿洲普遍的灌溉问题是退水、排水困难,地下水位无法调控到一定深度,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而流经宁夏平原的黄河,既带来了丰富优质的水源,又是排水的总出路,只要渠务经营好,就易于实现灌排平衡和水盐平衡,避免或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并可能将原生盐土和矿化度较高的潜水逐步淡化,故有“碱地生效,开沟种稻”之说。
同时,良好的区域地貌组合,形成了很好的生态屏障。西侧的贺兰山脉南北绵延200余公里,与平原高差2000余米,形成天然屏障,阻挡或削弱了来自西北方向的寒流和沙尘,特别是山脉中段茂密的山地林区,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灌区的生态环境,颇为重要。
从东方的中国东北部边境一直延伸到西方的匈牙利的欧亚大陆中部地区,拥有无边无际的草地,它为欧亚大陆边缘地区各文明中心进行交往提供了一条陆上通道。这条草原通道在中国境内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阿尔泰山、阴山以南,燕山、祁连山、阿尔金山以北。
在草原通道的中段,即从河西走廊到鄂尔多斯和阴山南麓的漠南草原,处于连接东西和沟通南北的十字路口,向西可以通过居延海南部进入天山北麓、阿尔泰山南麓的绿洲草原和山地牧场,及天山南麓、昆仑山及阿尔金山北麓冰雪融水滋润的环状绿洲草原和山地牧场,直至伊犁河谷;向东沿阴山山麓可达呼伦贝尔草原;向北通过蒙古草原到达贝加尔湖岸边;向南渡过黄河可直通中原内地。
黄河襟带东南,贺兰蹲峙西北,天开地设,雄镇蕃畿的宁夏平原处于这一十字路口的一侧,历来是东来西往、迁徙流动的游牧民族南下中原的“桥头堡”和“加油站”。
宁夏平原历史上温带荒漠草原和湿地发育良好,水草肥美,而贺兰山既是良好的山地牧场,又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越过贺兰山却是中原士卒视如畏途的戈壁、荒漠地带,是草原民族“远遁”的大后方。
而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如同匈奴这样的众多游牧民族,其“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为追求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抄掠行动,构成了严重的边患;而宁夏平原“背山面河,四塞险固,中国有之,足以御外夷;外夷窃之,足以对抗中国”。以其拥有的军事地理区位优势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就足以成为屯田戍边的重要据点之一。
正因为拥有军事地理区位优势和荒漠中的黄河灌溉农业优势,使得宁夏平原的水利开发,上升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也才有了系统、深入和大规模的灌溉渠务经营活动。然而,以军事地理区位优势获得的宁夏平原灌溉经营机遇,往往是一把双刃剑,战争双方或边境对峙双方的势力,常常是此消彼长,所以宁夏平原的水利发展,也是随着军事地理区位的涨落,兴废无常,进而导致宁夏平原的经济发展也在农耕和游牧之间徘徊。
二、历史上的四次经营的兴衰以下明显的四次节律性振荡现象,正是宁夏平原特殊的地理区位所导致的经营中兴、衰双重效应的明证。
1、秦汉的首次经营
秦统一天下后,使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戍以充之”。宁夏平原首次迎来中原农耕民族的大规模进驻。宁夏平原要承载数量庞大的迁移人口,必然有一定规模的灌溉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