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城老街
在巴城,买蟹吃蟹是少不了的。老街过去有许多店铺专门做大闸蟹生意,民国时的义隆渔行最为有名。老板毛兆龙向上海“同顺泰”渔行缴纳了8%的手续费,把水产卖进了上海。金秋吃蟹季,义隆渔行每天能收购上四五吨阳澄湖蟹,渔行先要确保品相完好,然后称重分级,最后用红漆写一个“毛”字。这种卖蟹的模式已经和今天差不多了。
蒸蟹
畅吃时间到
上海人最初是吃本地蟹的,那自是比不上阳澄湖蟹质量上乘。“毛字蟹”迅速征服了挑剔的上海人,一些酒家把写了“毛”字的空篓子放在门口,有的干脆把相关信息做成了霓虹灯。稍显不同的是,上海人更偏好蒸蟹,这或许和大酒楼层叠蒸笼、批量操作有关,但无论蒸煠,都是极本色的吃法,尤其适合大只的、品相好的“尤物”。对于那些个头稍小的蟹,吃法花样就多一些,炒毛豆子的、炒年糕的、做醉蟹的,“城会玩”的做“蟹酿橙”,还有一种极为奢侈的做法是搜集蟹黄、蟹膏做“秃黄油”,拌饭、拌面皆可。
蟹酿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