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板饵料适合打窝么,翻板钓底怎样上饵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4-01-18 09:45:04

般翻板用的饼饵,不管是方块、圆形,还是梯形、三角形,入水雾化后,随着时间推移,表面会变得凹凸不平,边缘会不断缺损,失去原来的基本形状。但也有极少数的饼,始终能保持表面硬而平整,即使化成了薄片,也能保持一定硬度和初始形状。这种饼是逐层雾化的,它的雾化是非常均匀的,人们通常称之为极品饼,是翻板的理想用饼,此类饼的中鱼效率比普通饼更高,即中鱼更快、次数更多。

通常判断一种翻板饼饵的优劣,是以雾化快慢和用料是否合适作为标准的,为什么还要强调雾化均匀、在雾化过程中始终保持基本形状呢?道理很简单,雾化均匀,能保证饼饵的持续诱鱼,保持初始基本形状,可以保证翻板钩始终呆在饼饵面上或边缘,不至于离饼太远。道理看似简单,但问题又来了,翻板钩为什么以不离开饼饵为最好呢?雾化好的饼饵周围不是有很多碎饵、碎屑吗,钩处于不同位置差别很大吗,答案是肯定的,钩处于不同位置对于中鱼效果影响很大。过去,已有大量的事实证明,翻板钩置于饼饵面上或边缘中鱼效果更好,不信,也可做一下对比试验,今后垂钓,在同一副钩上,故意加长一支钩的钩线,让此钩尽量离开饼饵,其他钩仍保持在饼面或边缘,对比看看效果如何,我是做过此类试验的,长线钩中鱼偶尔有,几率非常低。另外,还有两种现象也可以给我们清晰的提示,其一:当遇到一块雾化很慢甚至不雾化,即人们常说的铁饼时,我们用硬线钩或短线飘钩,即将钩置于饼饵面上,也能中鱼。其二:当摸清鱼口时段时,打相同的位置,几乎可以做到准点响铃。这些现象说了什么?说明鱼的吃食习惯,并不是人们通常预料的那样,先吃周围的碎饵慢慢试探,而是直奔饼饵主体而来的。

以下三图展示的,为同一块原味榨油糠饼

翻板饵料适合打窝么,翻板钓底怎样上饵(1)

饼饵入水前,软线钩在饼面状态

翻板饵料适合打窝么,翻板钓底怎样上饵(2)

雾化好的饼饵,周围很快会散布大量碎饵

翻板饵料适合打窝么,翻板钓底怎样上饵(3)

雾化均匀的饼饵,能在入水后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初始形状,钩仍会在饼饵面上或边缘

这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发现,它揭示了鱼类觅食过程中的一个罕见的特殊规律,就是鱼在就饵吃食时,不管周围散布多少碎饵,它们更多的是选择直接到饼饵上来吃食,也就说到饼饵主体上吃是首选,即使饵上立着张牙舞爪的硬线钩或晃荡着醒目的飘钩,它们也会不顾一切、拼死一搏。

我也曾思考很久,为这一发现和规律感到迷惑不解。不是说野生鱼儿都很警惕吗,不是说鲤鱼的智商很高吗,不是说鱼的就饵习惯是先易后难吗?为什么不怕硬线钩和飘钩,为什么不先吃容易入嘴的碎饵、碎屑,而直接去啃饼呢?我曾经在家用鱼缸养过一段时间的鱼,有金鱼、鲤鱼和鲫鱼,图省事,饵就直接投喂糠饼。当一块雾化很好的糠饼入水后,在鱼和微流水的搅动下,碎饵、碎屑很快会布满鱼缸,水体变浑浊,尽管碎饵、碎屑到处都是,令人意外的是,几乎每条鱼都会去啄食那一坨还未完全化开的饼,直到饼越来越小、变成颗粒,鱼儿已找不到食物主体才会作罢。我也曾经常在生态好的江河边,将雾化不好或钓剩的糠饼,随手丢在岸边浅水中,发现很快就会有若干条小鱼找到它,黑鸦鸦的挤成一堆,覆盖住饼,不停的啄食。以上两种情况都很直观的表明:如果原料成分完全相同,鱼儿对大块食物的兴趣远比对小颗粒或碎饵、碎屑浓厚,为此,我终有所悟。

为什么在原料成分相同的情况下,鱼儿更钟情于面积和体积更大的食物?我想这跟鱼的另一天性有关。在自然水域,野生鱼基本都是靠天吃饭,食物时多时少、时有时无,并没有谁来给它们定量供应,能否吃饱,在于季节交替,在于水流变化,能否吃好,偶然因素很多,主要靠运气,那么,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食物源并以最快的速度吃饱,谁就能赢得更多生存机会,这是一种本事,也是一种本能,鱼类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这种本能已转变为遗传基因,使它们一代一代与生俱来就能快速识别并找到食物源,因此,种群才能存活至今。食物源即食物的发生地和来源处,代表着更多的食物,也意味着快速吃饱,而饼饵雾化后产生的碎饵、碎屑与饼饵主体的关系,就是零星与整体、食物流与食物源的关系,再多的碎饵、碎屑也是来源于饼饵主体的雾化而散布开的,所以,碎饵、碎屑虽然具有快速诱鱼的优势,鱼被诱来之后,更多的却会选择直奔饼饵主体即食物源啄食或吸食。

翻板饵料适合打窝么,翻板钓底怎样上饵(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