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为什么叫鬼树,为什么家里忌讳种樟树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4-01-26 13:47:04

受禁忌文化的影响,汉民族诞生了四种鬼树:桑树、柳树、杨树、苦楝。中原地区有一首宅忌民谣:“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门前不栽鬼拍手。”“桑”与“丧”谐音;“柳”多用作殡葬的“哀杖”“招魂幡”;“鬼拍手”是指大叶杨,迎风哗哗作响,似鬼拍手。在江南地区,香樟树也是鬼树,“香樟树上鬼魂多”,尤受女鬼、吊死鬼青睐,因此它是不能种在房前屋后的,大多用作了道路两旁的绿化树。

汉民族的鬼树均非毒木,而是文化习性中的禁忌之树,将人的繁文缛节附加于树木之上,并时常发出漏洞百出和自相矛盾的戒令。这是先人传下来的规矩,是不可冒犯的。而到了南方少数民族那里,鬼树归于单纯、明晰,专指有毒之树。

在海南岛,最著名的鬼树当属“见血封喉”。单听它的名称,就够吓人的了。想当初,人类必然是胆战心惊或咬牙切齿说出这四个字的。它的汁液剧毒,接触人的伤口,会使人血液凝固、心脏骤停;溅到人眼里,会使眼睛立即失明。民间所说“七上八下九不活”,指的是,中了见血封喉的毒,上坡只能走七步,下坡只能走八步,九步之内必定倒毙。这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树”“毒木之王”。

至于海南雨林中究竟有多少棵见血封喉,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有的说只在儋州和兴隆发现了两颗,后来在三亚又发现了一颗。另有一种说法是,仅在琼北就一次发现了六七百颗。谈论见血封喉,既令人兴奋,又使人讳莫如深。3000年前乘葫芦、渡海峡踏上琼州的黎族祖先,是海南的第一批移民,也是最早认识见血封喉的人。他们的规矩是,发现了见血封喉不能触碰它、砍伐它,用荆棘做篱墙围拢它,以示提醒和警告。敬鬼树而远之,让它在隔离中生长、衰老、死亡。

如果鬼树是有等级的,见血封喉无疑占据了最高级别,是鬼树之王。在海南,次一等级的鬼树应该是橡胶树和凤凰木。橡胶树的种子有毒,小孩误食六七颗会昏迷、休克;凤凰木的花好看,红艳似火,却是一种能置人于死地的毒花。只不过,经济价值和审美需求遮蔽了橡胶树和凤凰木的“鬼树魅影”。它们继续留在了人间,而见血封喉却被打入了阴曹地府。

一般来说,观赏性花木或多或少具有“毒性”,从寻常百姓家的夹竹桃到佛教中的曼陀罗花(洋金花),莫不如此。除了猪笼草等少数食虫草,从来没听说草木花卉会主动出击,袭击人、动物、昆虫。动植物两界,植物是真正做到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它们随身携带毒性,是出于自我保护和正当防卫的需要,就像家禽、牲畜被宰*时,在末日的极度恐惧中会瞬间分泌“肉毒”一样。只不过,植物的毒性是与生俱来并缓慢升级的。相对于人和动物,植物保有更古老的基因记忆和“防身术”。

大自然的奇妙在于:毒性与善性同在,毒药与解药并存,以此维护自然的、生态的平衡,生存与死亡的正常交替,并向人类提供心灵与精神和谐的某种暗示。

毒木之王的见血封喉,它唯一的解药名叫“红背竹竿草”,是一种生长在鬼树周围的很小的野草,非经验丰富者难于觅见。更为奇妙的是,作为鬼树的见血封喉自身就是解药:当树的毒汁溅入人眼睛后,用树叶和树根煮水喝,毒性立马可解。还有,海南的黎族、苗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基诺族等南方雨林的少数民族,很久以前就用见血封喉的树皮制作毡毯、褥垫和衣服,它们舒适、凉爽、防虫,毒树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还能防毒解毒。这是南方雨林民族对鬼树的转换利用,是实践与死亡中诞生的民间智慧。危险的毒树皮变成了安全的衣服和用品,这是鬼树的悖论。

面对恶草毒卉,佛教的“转换利用”是最为有效和成功的。比如曼陀罗花,原本是洋金花、山茄花,毒性很大,中国古人用它来制作“蒙汗药”。2000年前的华佗,曾用它做麻醉剂,为病人施行刮骨、剖腹手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