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湖泊水面广、深度大,常用十几斤,甚至几十斤大体型鱼活跃,是众多钓鱼人垂涎的地方。相比河流、野塘等小水域场所,水库在垂钓技巧、方法上都有所区别,本文探讨的重点,即大水面、深水手竿钓鱼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笔者结合野钓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展开描述,具体如下。
水库、湖泊等水域,手竿垂钓面对的难题手竿在湖泊、水库垂钓,最直观的便是竿长与深度的矛盾。与鱼塘、河沟不同,水库水深少则4/5米,多则7/8米,但常用的竿长主要是4.5/5.4米,至于6.3/7.2米也是在冬季使用。水库的深度注定最少需要5.4/6.3米,甚至7.2/8.1米也有可能。不过手竿不建议太长,这对于提竿刺鱼、收鱼是不小的挑战。再者是鱼群分布的判断。有些通过观察水面鱼星、水草晃动、轻闻鱼腥味等技巧,在这样的大水面也难发挥效果,到底如何判断下文将介绍。另一个难点就是需要面对可能长时间守钓的可能,并非所有的水库、湖泊都有较好的鱼情,即使鱼资源相对丰富,鱼群密度才是关键,遇到大鱼的几率,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也是很小。
水库深水钓鱼:找鱼、诱鱼、钓鱼三部曲前文介绍了水库深水钓鱼,需要解决的几个难点,钓友在实践垂钓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技巧、方法,主要体现在找鱼、诱鱼、钓鱼三个部分。
先说找鱼。深水水库的形成,都有历史原因:有的是河流筑堤坝截流形成,那么原河道的老河床最深,向两侧延伸常用缓坡存在,这是大鱼常栖息的地方;有的是水库是由煤坑、窑坑改造而来,引流注水时,会把附近的庄稼地、歪到房屋、坑洼不平的宅基地等淹没。鱼与其他动物一样,喜欢水底有沟壑、滑坡、土坎、凹凸的水域,讨厌光滑、平整的水底,同时复杂的水体环境也利于植物碎屑、藻类的附着、聚集。所以这些水域常有大鱼的栖息、聚集。像一些经典的钓点,如铧尖位置、洄水湾、水草处、水库的入水口处、网箱附近等也常用鱼群的逗留、聚集。值得注意的是,钓点选择注意季节、水温的变化,钓点也要相应调整。
其次是诱鱼。这是深水垂钓的关键所在。笔者经验深水钓鱼,特别是钓大鱼,诱鱼可大致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固体颗粒打重窝,部分钓友提问,即然深水钓半水、钓浮,钩饵无法着底,为何还要投掷重窝着底?目的是将鱼群提前诱集到窝点。像玉米、麦粒等颗粒需要在水底浸泡一段时间,体积膨胀、变得柔嫩,鲤鱼、草鱼等才能摄食。大鱼谨慎、小心通常确定安全、无危险后,才会向窝点食物聚集,这个过程并非像河沟钓鱼那样,多则几个小时,少则半个小时,鱼便进窝,而需要1天,甚至多天的等待。并且每天还需要持续打窝,当然用量也是逐渐递减的。笔者在山东数个水库扬竿,多次见到有钓友将成袋的玉米倾倒窝点,连续打窝重窝几天之后,才正式开钓。
二是抛洒粉末状窝料。固体颗粒窝料将鱼诱集到窝点中下水层,为将鱼快速引至设定水层创作了条件,而粉末状的窝料便扮演这一关键角色。前文提到,手竿深水垂钓,钓底不现实,只能钓底或钓浮。投掷的豆饼粉、玉米面、麸皮粉、糠饼粉等轻质粉末窝料,入水后迅速在水中溶散、扩散,缓慢下沉的过程中,气味分子不断在周围水体传播,而目的是将活跃水底的大鱼吸引到中上钩饵处的设定水层。值得注意的是,粉末状窝料的味型、气味因浓郁,可适当加入添加剂,目的就是要强于水底的窝料气味。另外粉末窝料在扩散的同时,很容易造成鱼层混乱,即就鱼群引到其他水层,这在水温稳定的天气经常发生,对垂钓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是钓鱼。前期所有的准备,只为最后的一搏。建议采用行程或飞铅钓法,这里主要是应对上文提到的鱼层混乱的情况,根据鱼情绝大钩饵下沉的速速度。如果鱼层混乱严重,上拉铅坠距离8字环的长度大些,大约15公分左右,极端情况下,浮漂下脚可尽快铅坠。这样操作,延长子线长度,扩大了摆动幅度,钩饵缓慢下落,边雾化,整个过程动感十足,对活跃各层水域的鱼,视觉刺激显著,并且有充足的时间等待鱼的吞食。因此要求饵料状态蓬松、雾化好的饵料,味型则根据不同目标鱼确定,一般鲫鱼喜腥香或香腥、奶香,鲤鱼则对甜香、醇香、谷物香或麝香更感兴趣些。需要各位注意的是,粉末状窝料需要勤投,把握好节奏,保证水体中时刻有粉末悬浮颗粒,这样确保时刻有底层鱼向中上水层游动,同时延长鱼在设定水层的逗留时间。
写在后面实际深水钓鱼步骤、过程要远比本文描述的复杂,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找鱼、诱鱼、钓鱼三个环节中的要点做了分析、描述,这种底层、上层,立体、动态游鱼起到重要作用。另外深水钓鱼对气温、水温的要求相对更苛刻,其实也不难理解,鱼本身就有趋于稳定水域栖息的习惯,如果中上水层水温波动,很难吸引鱼的上浮,自然垂钓有难度,所以钓友在垂钓过程中,需要留意各个环节,相信这样会有不错的渔获。
原创:野钓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