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鸟类是完全的体外发育,授精完成后需要在体外发育。鸟类的性别决定是ZW模式,公鸡ZZ、母鸡ZW,所以和人类XY的模式相反。雄性只能产生Z性染色体生殖细胞,雌性能产生Z、W。那么其生长发育和人类就相反,人类中,由于X染色体长度远远比Y长,Y染色体基本上只和决定雄性的性别有关,所以在胎儿早期,人类的胚胎都早期发育没有性别,是那些相同性状先发育。
在鸟类中就是反着的,它们早期发育都是按照雄性来的,发育到一定阶段雌性的性激素开始发挥作用,向雌性发育。如果早期发育的时候雌激素比较少,那么ZW中的Z就发挥更多的作用,于是使雌性长得像雄性。这一点也是和人类相似,若是雄性器官发育较为缓慢,那么男性发育会有点女性化,比如更晚长出体毛、喉结等。这就导致人类观察上的失误,看起来是雄性,其实是雌性。
下蛋的公鸡就是这么回事,其实它是雌性来着,只不过由于早期发育中雌性激素不足,导致外观长得像雄性。然而在后续的成长中,由于食物等因素导致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就开始慢慢褪去雄性的一些外观和行为,不打鸣了跑去下蛋了,主要原因是内在还是雌性,早晚有这个功能。偶然也有些鸡,开始的时候长得像母鸡似得,然后突然会打鸣了,也不下蛋了,这种主要是由于外部的影响。
蛋鸡厂为了提高产蛋率和饲料利用率,需要尽早对孵化出的小鸡进行性别鉴定,即早期性别鉴定,就会用到ZW性别决定模式的固有规律。在鸡中,有一些性状是伴性遗传,而公鸡只有ZZ,因此伴Z遗传会是所有公鸡的性状;母鸡是ZW,而有些性状是伴W遗传,那么所有的母鸡都会具有相应性状。这样做可以提升性别鉴定的效率,不需要再靠着人力扒着鸡的下边一个一个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