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南京,
寒风萧瑟,
留下遍地落叶,
万物沉默。
2018年12月4日
是南京大屠*幸存者李秀英老人,
离开的第14个年头。
雨花功德园内,李秀英76岁的女儿陆玲和志愿者们一大早就来到这里祭奠老人。一直帮助李秀英和她女儿的爱心志愿者徐秋桦说:“很多人都没有忘记这位勇敢的老人。”
陆玲在南京雨花功德园祭拜母亲
4年前,老人的墓旁,立起了她的一座半身铜像。从此,陆玲对母亲的思念更多了一份寄托。
“几乎一夜没睡着,一直梦到我妈跟我说话。她跟我说,人要往前看。”陆玲双手颤抖,小心翼翼擦拭着铜像上的灰尘,陆续摆上精心准备的祭品,“她喜欢嗑瓜子,水果也爱吃,我都带了,还特意选了向日葵摆在旁边。”
肃穆的功德园里,
一抹亮黄色让人心头一暖。
今天是南京大屠*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让我们通过陆玲与母亲李秀英的故事,
一起怀念那些
被战争改变命运的人们与家庭,
让那段不容忘记的历史记忆延续,
并传承下去。
母亲的格子外套
出富贵山隧道不远,就是岗子村63号,陆玲就住在这里。独居,简出。
不到60平方米、旧式格局的老房子里,来了四五个人便显局促。陆玲穿着一件蓝紫相间的外套,精神奕奕。
爱心志愿者徐秋桦这些年一直默默关心着老人
“我2004年搬到这里,可惜的是妈妈没能来住,”陆玲讲着一口地道的南京话,热情招呼着大家,“如果我妈在,看到你们来她也会像我一样这么开心。”
屋子里并没有精致的摆件和考究的陈设,最醒目的是客厅靠墙的柜子上放着李秀英老人和丈夫的遗像,一炷香安静地燃着。
陆玲一直精心保存着母亲去世前最喜欢的衣服,那是一件两面都可以穿的外套,黑白粗呢格子,当初虽只花了不到100块钱,却让母亲欢喜了好几年,“她最后一次穿是2004年的春天,后来摔伤了住到医院,冬天就走了。”陆玲哽咽地说,母亲最后一次穿过这件外套,她就再没有洗过,连母亲用过的手帕都仍然收在外套的口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