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善,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子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固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后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吾能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前人之述备矣()
(3)春和景明()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而描写景象是为了(出“览物之情”。
B.文中的“迁客*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哀,以己悲”情感态度。
C.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强烈的梦之情。
D.文中运用大量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添文章的表达效果。
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时,要根据句意,和对常用文言词语的掌握来推断词义。要注意不同语境中词义的变化。本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属”,同“嘱”,嘱托。
【答案】(1)同“嘱”,嘱托(2)详尽(3)日光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以直译为主,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翻译准确。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如:“一”,全;“心”,思想感情;“为”,表现。
【答案】(1)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壁,渔夫们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尽头!
(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3.C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抒发了强烈的悲喜之情”表述有误。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以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文人的诗词歌赋雕刻在它上面,(滕子京)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这)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峰,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晚阴睛明暗多变,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啊,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来往的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繁密,连续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狂风呼啸着,浑浊的浪头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商人和旅客无法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满眼萧条冷落,感慨到极点而悲愤的种种情绪。
至于春日晴和日光明媚,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成群的)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时而浮游,时而潜泳,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青翠。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壁,渔夫们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尽头!(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真是快乐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忧他的君主。这就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边远地区做官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