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溪苑师生训诫原创完结,校园学长兄弟训诫小说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06 00:59:36

晚上偶然再读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读到先生被私塾老师用戒尺训诫那一情节,心中生出了几分感慨。

鲁迅的启蒙老师是寿镜吾先生,一个博学而又严厉的人。一次鲁迅因上学迟到,被寿老先生用戒尺打了手掌。之后,鲁迅就用小刀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以此来警示自己,从此上学再未迟到过。看来戒尺于鲁迅而言真的起到了训诫作用。

戒尺,我们小时候(差不多也是三十年多年前了)叫做——教棒。

教棒这个东西,那个年代读书的孩子,打小没少打交道,刚识字就认识它了,老师拿着它在黑板上来回划拉:来,跟着一起念……女老师手持教棒上下挥舞着很有点像电视里的音乐指挥家,有节奏也有几份威严。那时充当“教棒”这个角色的多着呢:藤条、树枝、竹条都能做教棒,甚至教室角落的扫把或者直接拿笔,当然也有男老师——他的长臂大五指就是自带教棒,随时能用,反正可替代的东西很多。忍着吧,整个学年里,考试不好,打两下;上课捣乱,打两下;同学打架了,打几下……男生犯错了——打!女生不会做题——打!要打出愧疚打出明理打出感恩打出智慧!

有趣的是,有时老师不在,调皮的学生会拿起讲桌上的教棒尝试自打手心,却感觉家长打的更痛。彼时在学校犯错了,也会告诉家长,那时家长多半没有现在的家长“明理”,不会替孩子遮挽一句“老师,孩子在家还挺懂事”之类的,回到家,直接操起家里的家什又是一顿“教棒”。那教棒多是鞋底、竹耙、擀面杖……身边有什么就来什么,教育的效果不知怎样,倒是家长们趁此机会解了气,早就积了几笔老账在那了。

当然这类事情,传播得也快,而左邻右舍各家的家长自然要充分利用这个反面素材了,于是各家饭桌上家长总在说,谁家的鞋底打断了,擀面杖折了,谁家的谁谁谁被他爸吊在树上用皮带抽。家长虽在发狠地说,听的小子或丫头倒是一点不吃惊,也不“忧郁”,饭照吃,扒拉两碗三碗拍拍屁股就走,不知家长借用那个素材有没有什么震慑效果。

我记得《西游记》孙悟空学艺中有这样的片段:他一心想学“长生不老之术”,菩提祖师让童子拿来戒尺,照着他的头上象征性地敲了三下,说到:“这也不学,那也不学,你这猴头……”,然后拂尘而去!孙悟空并没有从中认识到是师傅的惩罚,反而慧根顿生了悟——三更天去单独找师傅学艺!

师傅训诫那顽皮的“泼猴”也只象征性地敲三下?不会吧?于是去“百度”,想了解一下古人用戒尺是“几尺几度”,却翻得这样解释——戒尺:古代私塾先生用以惩罚出错学生的工具。具体使用方法:手掌摊开,单只或者左右互换,戒尺高高举起,轻轻落在学生手掌心,具体力度看先生心情。

古人训诫戒尺是“高高举起轻轻落”,看来鲁迅先生终究是位“少爷”,“只看到院子里四角的天空”,没有体验到我们那时那么多好东西,我倒为先生感到一点遗憾!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