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旭旭 张梓璐 实习生 陈柯秀
大厂车间内的流水线上,“小时工”的更换速度很快,多是以月为单位。伴随着工厂生产淡旺季的变化,工人们如潮涌般奔赴生产线,然后又黯然“退潮”。与此同时,一个不常见的群体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负责为大厂招聘短期工的劳务中介。这种独属于劳动密集型工厂的潮汐现象,被一双双“劳务中介”的手托起。他们接过招工的接力棒,在大厂之间游走,为小时工们寻找下一个落脚点。有人认为,“劳务中介就像一座桥,一头连着工厂,一头连着小时工。”
现场招收离职工人
送往下一个工厂
11月9日,在歌尔电声园厂区,不少员工正在排队办理离职手续。歌尔附近的路上,随处可见拖着行李走动的人影。劳务中介杜华正在现场招收工人,在她的引导下,一些从歌尔离职的员工经过咨询和询问,登上一辆从潍坊歌尔直达泰州蓝思的大巴车。与此同时,杜华还通过录制短视频的形式将招工需求发布在平台上。
杜华来自一家名为“甄诚人力资源”的中介公司,驻地在河北邯郸。来潍坊之前,劳务中介公司已经提前跟泰州蓝思对接好了人力需求,泰州蓝思派大巴来到歌尔厂区接人。大巴是点对点发车的,离职的工人在中介登记报名后,便可以登上泰州蓝思派遣的大巴车,人满后发车,车上会有专门的驻场人员,负责保证工人能安全抵达用工单位。
点对点的大巴车是工厂裁员时的常客。从歌尔生产线上下来的短期工,带着打包好的行李物品,直接踏上前往下一条生产线的大巴车。来自黑龙江的于广东就是其中之一。“工厂没活了,我们在宾馆呆了三天,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下楼吃饭时遇到了杜华。”坐上向南的大巴车,于广东有了一份无缝衔接的工作。11月15日,于广东结束了在泰州蓝思三天的隔离,晚上就要上工了。“吃完午饭打算休息一下,晚上开始工作。”
杜华介绍,对于劳务中介来说,大厂的“裁员季”就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旺季”。
碰上好活儿
中介自己也去干
劳务中介的存在,满足了工厂招人和工人找工作的双重需求。
1998年出生的韩漠在劳务中介这一行已经干了4年。“11月上旬,很多离职人员从网络上、微信群里找我,让我帮忙联系工作。”嗅见商机,韩漠雇了两辆大巴车招人。一家工厂需要11个人装卸箱子,“每人每天400元。”因为工资比较高,不一会儿就招满了。每介绍一个工人,韩漠能赚200元,11个人就是2200元。“有时碰上好的活儿,我们自己也去干,这样就能赚双份的钱。”韩漠说。
韩漠的手机里有上百个微信群,群内成员由中介和求职者构成,人数能达到上百人。对于劳务中介来说,微信群就是他们的信息站。每天早上醒来,韩漠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查看是否有新的求职者发来的消息。
对接好以后,韩漠在工厂门口等待工人,并带领他们进入新的工厂。
消除信息不对称
减少招人找岗成本
与其他劳务中介一样,韩漠的工作是为工厂招工,从中赚取介绍费。“我们会跟各种快递公司、厂家以及楼盘合作,一般情况下都是厂家找我们,或者我们去竞标,厂家会将他们的要求告诉我们,然后我们去寻找求职者。”这些工人的工资会以日结、周结、月结的方式结算,也因为特殊的结算方式,工人们有了一个统一称谓——短期工。
在劳务市场中,短期工与长期合同工相比,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对于劳动者来说,由于用工形式灵活自由,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工作,工作之外也能适当兼顾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短期工能快速弥补企业人手短缺问题,方便企业控制人力成本。
此外,在就业市场中,信息的不对称会阻碍劳动供给和需求的高效匹配。劳务中介的存在,可以消除这种信息不对称。他们把相对分散的劳动力协调组织起来,与各行各业的用工需求对接,减少企业招人和工人找岗的成本。
具体到操作层面来说,大致流程是,工厂找到外包公司说明自己的用工需求,外包公司把活分派到大中介,由大中介找到小中介,然后由小中介找到求职者。
小中介面临压力较大
希望行业能更加规范
每一个环节,都会有提成的抽取。
“中介这个工作没有别人想象中那么好干,外包公司、大中介都要赚一块,留给小中介和工作者的钱就不多了。”在“工厂、劳务公司、大中介、小中介、人力资源”这个最基本的人力资源供应链中,越往上游,赚钱越多。因为上游有更多资源,下游要通过向上游交押金的方式来获取派单,以此类推。
如果说杜华代表着中介公司,韩漠是自立门户的小中介,李强则是生活在劳务中介食物链底端的“小虾米”。
李强之前也是经过劳务中介介绍来到工厂打工的小时工,一来二去,他也入行了。“我们这一行,有人吃肉有人喝汤。”李强表示,在这一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大中介开出150元的工资,小中介给的价格不能比这个更低,否则可能会被同行们集体针对。
有时候出现工厂拖欠工资的情况,中介们就不得不自己先垫上。即使像李强这样的小中介,有时也要面临来自上游和下游的双重压力。“员工给我打电话,我给老板打电话。”李强说。
除了工资拖欠的问题外,黑中介和公司卷钱跑路的情况不在少数,这也是导致中介信誉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黑中介打着劳务中介的幌子给人找工作,然后拿着押金跑路,有的甚至还把工钱一起卷走,而他们只需要再建一个新的微信号,就可以继续新一轮圈钱。”这让很多求职者只找自己信得过的老中介来介绍工作,导致新人很难融入到这个行业。“目前这个行业,就是大中介越来越大,小中介越来越难做。”李强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年,已经准备另寻他路。韩漠则表示还在观望。
韩漠告诉记者:“我个人还是希望能够有健全的法律来规范这个行业,同时能完善中介和劳动者的雇用关系。行业准入门槛高了,劳动者也能放心地去找中介介绍工作,减少大中介的垄断,劳动者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酬。但不管是什么行业,都是有好有坏的,还是有很多人群需要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