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 陆缘 张吉晴 通讯员 冯宇 王晨 统筹 阮祥红 胡红兵
食品医药产业是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支柱产业之一,拥有华中地区最大的食品产业集群。“十三五”期间,临空港食药产业规模成倍增长,今年工业总产值预计与去年持平,突破千亿元。本期“走进临空港企业,见证缤纷小康路。”专栏走进临空港食品加工基地,探知食药产业产值和税收实现成倍增长的经验。
帮办服务
多项减免政策为企业减负
离厂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便可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面包香味。昨日,记者探访来到总部位于武汉临空港经开区走马岭革新大道3号的皇冠幸福里。
皇冠幸福里红色砖墙建筑以及园林式的园区会让人心生疑惑,然而,当一阵阵面包香味从四面八方飘来时,才会将人拉回“原来,这是个面包工厂”的现实中来。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刘翠告诉记者,之前总部位于古田二路,由于企业快速发展,原有20亩的生产基地不能满足企业发展,便来到了临空港。
靠近武汉绕城高速,企业紧邻分布着百事食品、周黑鸭等知名食品企业,“物流便捷、产业集聚。”刘翠说,2013年开始园区规划建设,于2016年底顺利投产。建设中,食品医药产业建设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产业办”)在土地规划、行政审批等方面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
近几年,皇冠产值不断递增。然而,疫情突然暴发,全市150余家门店全部闭店,让依赖线下的皇冠遭遇了极大的困难。虽然组织了社区团购,也只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资金压力。
“疫情后,临空港主动联系我们,帮助申请贴息贷款,解决了现金流困难,这也是最大的困难。”刘翠说,不仅如此,还为企业申报了税收社保减免等,“给了皇冠喘息空间。”
惠企纾困
多部门联动培育本土“领头羊”
在武汉临空港经开区食品一路,湖北皮皮鸭食品是一家产值过亿的低调本土企业。企业主要为国内知名零售食品品牌代工,每天可生产4万斤鸭系列产品,是“武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该企业原有一千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为了扩大产能,2017年便在食品一路投资建厂,第二年便在三万平方米全新车间投产。
从投资建厂到投产经营,临空港食药产业办、农业农村局等多家职能部门不定期上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该区发改委便为皮皮鸭带来节能减排项目,并提供配套资金支持,为生产锅炉进行智能化改造。
在多个部门的支持下,皮皮鸭解冻线、预煮线等生产线均已完成智能化改造。“之前包装车间主要靠人工包装,如今变成了智能化生产。”企业负责人说。
“我们享受到了临空港第一批企业纾困资金支持,目前所有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产能已经恢复到疫前水平。”在位于临空港食品一路的湖北皮皮鸭食品生产车间,皮皮鸭负责人介绍道。
疫情散去后,皮皮鸭急需恢复生产,临空港主动对接企业,在很快时间内,让企业得以复工复产。同时在水电、社保等方面给予了减免政策。
深化改革
核心园区形成食品加工集聚效应
“企业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落地生根。”产业办负责人说。
2005年11月,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开始规划建设发展食品工业的核心园区。
在建设过程中,产业办“边规划边招商。”当时,可口可乐公司在全国范围找生产基地,临空港拿出“代建厂房”的诚意,在2007年成功将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引进食品加工区。
“可口可乐引进来后,起到了很好的龙头效应。”第二年,百事食品也决定落户加工区,但条件是最快时间内建厂投产。“我们成立了工作专班,与百事签承诺书,规划和建设同时进行,全程代办土地规划和工商许可等。”产业办负责人介绍,百事食品进驻园区后,加工区开始“以商引商”,周黑鸭、良品铺子、绝味鸭脖等企业纷至沓来。
近年来,临空港突破传统工业的定位,以智能化改造作为“第一产业政策”促进企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目前,临空港食品药品产业园核心园区已形成涵盖肉制品、休闲食品、饮料、果蔬深加工以及配套印刷包装等项目,全国知名食品品牌聚集程度最高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十三五’期间不断全面深化改革,食品医药产业的产值和税收实现了成倍增长的目标。”产业办负责人介绍,去年,临空港全区规模以上食药工业企业7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134亿元。截至今年9月,工业总产值达831亿余元,“预计到年底与去年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