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很多社交平台甚至头条刷到很多人最近的状态很不好,“持续性颓废,经常性失落、间接性崩溃、习惯性自愈”,要命的是自己其实很清楚,却不愿做出改变或者麻痹自己说不知道。
“这个世界正在加速抛弃混日子的人。但是,到底什么样的状态,算是混日子?
我的答案是:如果总见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就说明你在混日子。”
“王耳朵先生”以前一段时间写的一篇爆文,核心内容就是以上一问一答。
01.如果按这样子来讲,可能我们很多人都在混日子,而且还不自知。
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根源问题,问题是:我们不知道真正的问题在哪里。
这也就人们常说的认知。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不清楚,用当下特别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认知低下。这常常会错过很多好事和机会。如此来看,我们就“须要”通过做一些事情来提升自我以及社会认知。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大数据、多媒体、高能耗时代,随着社会发展迅速进行认知升级,非常重要。只有不断提升自我认知系统,才有可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原始社会的弱肉强食在人类发展史中亘古不变。为什么?因为强者能跟在时代前沿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而弱者则是力求安稳。放在今天的社会大环境里面,另一种说法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你要有足够快的适应变化的能力。
那你可能会觉得安稳比变化更加适应,没错,但那只是适应你最初所在的领域,世界在变化,而你安居一隅只能是坐井观天,看不到其他更大的生存空间,如果有一天别人觉得你这口井没用了要把它填上,或者要用它来做别的事情,很可能你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活埋了。
再者,创新是打开未来世界之门的金钥匙配方之一。为什么我们一直鼓励innovation呢?创新在一个领域所占比重是非常大的,因为只有不断地创新才可能接触更多新的东西,才可能有更好地发展,才可能获得前所未有的收益,“如果未来可见,就失去了未来的真正意义”。
同样,正因为创新代表着未知,它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所以才显得如此迷人。就如同丝袜的魅力,那一薄层遮盖的若隐若现比白花花的大白腿更具吸引力,因为它有未知和无限可能性。
世界太大了,我们想要走出去看看那些未知,如果你试过,肯定知道,把未知变成已知会拥有多么巨大的成就感。
生活太乏味了,我们需要惊喜来提神。
02.王耳朵先生说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七年前。一个报社的资深记者,他的老前辈。毫不犹豫地离开纸媒,投身当时并不被看好的新媒体行业。这一举动同样不被看好和理解,包括王耳朵先生。
前辈说:我虽然是资深记者,但每天做着同样的工作,见到的都是和自己一样的人。我不会被淘汰,不会被超越,也看不到更大的世界。如果再这样呆下去,就是在混日子了。
在我看来,从事记者这个行业的人是最没有资格说“见到的都是和自己一样的人”的,因为很可能一周或者一天之中你就会见到多个不同层级的人。
他们当中,有社会最底层的穷苦人民,需要借助你的手和笔把他们的故事加以渲染,让更多的人知道,然后来帮他;而另外一方面,可能会接触到很多大咖,他们有成功的事业、非常广阔的眼界以及超越常人的能力,等等。
你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每结束一篇采访,你就可能认识一种人,见识一块新领域,更胜者可能会认识一个新的自己或者发现自己的一项长处或不足。所以那位前辈的说法肯定是界定在某个范围之内。
即使只指自己的同事,我也觉得作为记者每天见那么多不同的人和事,你身边的人也是,你们可能每天都在进行自我系统的升级。这个行业是我认为自我更新迭代和系统升级最快的行业。可这样一个环境的人都说“见到的都是和自己一样的人”。
我的理解只有一种,当你的生活和工作中出现一连串的否定,看不到发展和升级的时候,你就应该主动做出改变了。
上述前辈所言,“不会被淘汰,不能被超越”,这在所有正常人看来,无疑是非常好的事。你不用担心在游戏中被投出局,会玩儿得很开心不是吗?不是,因为“我看不到更大的世界”,多可悲。
只要有“看不到更大的世界”,“不会被淘汰,不能被超越”都只是暂时的。只有“能不断看到更大的世界”,才会永远“不会被淘汰,不能被超越”。
03.“总见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说明你是可以代替的(员工)。”
“总见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说明你在一个‘弱圈子’里。”
“总见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还表明你呆在一个暮气沉沉的环境(公司)里。”
以上三点来自王耳朵先生的原文,他针对职场人,而我认为可以适应所有面临这种情况的人,我稍微做了修改。
你一旦可替代,你就没那么值钱了。是的,你的价值在一瞬间会比同等时段不可替代的人低非常多。
钻石为什么比黄金受人追捧,因为相比于黄金来说钻石更不可替代,所以它更有价值,可以卖个好价钱。人也一样。
为什么有些人见不得比自己好的人,这样来看也不是不能理解的,因为你抢了他的价值,获取了原本可能会属于他的利益,看不惯你,理所当然。
在一个“弱圈子”里,当然你是老大,“不会被淘汰,不能被超越”,又回到上面,你看不到更大的世界,你眼前所谓的稳定和光环都只是暂时的。能变好的路,就是你必须跳出这个“弱圈子”,才有变强的可能性。
暮气沉沉是什么状态?会不会有种“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既视感?只是你明明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但你毫不知情,还过得很惬意。其中利害,不言而喻。
所以,“总见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会磨灭你的斗志,把你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不可预估的战斗力扼*在你现在的温床里。
04.
大三暑假是我规划好“打天下”失败的第五次,从我高考结束,到那个暑假。每个假期之前我都信誓旦旦,要在那段时间去闯一闯,看一看“更大的世界”,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每一次我都反复想这些原因,我最常用的挡箭牌是:爸妈让我回家。说得自己跟多金贵似的。还有一个就是:特么外面太坑了,我还没到填坑的时候。你丫早晚不都得填么,早一点不是以后会少填些么?
是,道理我们都懂,可“臣妾做不到啊”。
还记得之前和朋友聊天,讲到她一个亲戚家的孩子,我说觉得人家是个“崇尚自由与个人主义的理想家”,怎么讲,说不好听就是眼高手低。
其实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人,想得好,不行动。看着谁做事儿都眼红,想做,非常想做,心里连策划书每个标点符号都改了七八遍了,丫的永远在心里,所以二十年了我还是这么个怂样子。
我们都清楚,报社那个前辈每天会见到很多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但他觉得在那个地方已经不能够发展了,所以他毅然决然走了;而现在想想,你为什么见到的和自己总是一样的人,却还无动于衷?
说白了就是眼界的问题,你的见识决定了你能走多远的路,而你能看多美的风景取决于你走过多少路。
我最近一直在反思,也跟朋友大多都谈及改变。
其一,我看到比我优秀的人了,我想追上去也变得优秀。
其二,我身边的环境不断改变,城市的灯红酒绿和农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我的眼睛和心里有着巨大而且清晰的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种感觉有时候会让人变得很难过,我想尽可能地去缩小这种赤裸裸的对比。
其三,世界发展的节奏太快太快,凌晨才添加到购物车里心仪的物品,还没来得及付款早上醒来就已经下架了;昨天还在说同性恋多么不堪,今天已经在为谢耳朵在纽约结婚(男男)而欢呼了;昨天中国的家长们才在说着“只要孩子能学好你咋都能行”,今天因为学生作业没写完老师批评了一下家长就能率众将其打死......
诸如此类,像这种我们自己打脸的事非常迅速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之中,世界发展不好的一面尚且快速地让你应接不暇,那好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所以你不改变,就没办法跟上世界的节奏,不你就会变成“被淘汰者”。
我们还年轻,不应该安居井底,或者做一只温水中的青蛙,等到要被填埋或者即将烫死的时候才想要跳出来重新找个窝,没机会了。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在混日子,或者正在思考自己是不是在混日子,那么,别等,千万别再等你真正看清楚自己在混日子的那天,因为你永远都看不清。
你没有时间,也没有资格再去等,如果你想跳,想改变,就现在。
混日子也是一种态度,那么既然你还有态度,何不再稍微努力一下,把自己的态度摆正呢?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本文为“优莫专情”原创,禁商用,转载请留言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