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又称散手,是中国武术形式中的重要一类。散打不追求花式,目的是通过散打技法的灵活、巧妙的应用,来战胜对方。散打的招法动作分为实战姿势、步法、拳法、腿法、摔法、防守法五类,根据各种各样的武术散打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性质、价值、功能来划分,可以将散打分为竞技散打、实用散打、演练散打三类。相比跆拳道,泰拳等,散打是一项全身性运动。
我家小儿学习的散打应属于实用散打。小儿10岁,偏瘦,学散打的目的:1.为了强身健体;2.在受欺负时不吃亏。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总是防患于未然。
小儿学习散打已有4个月了,上月开始进行了“实战”练习,实战时间为30秒,60秒,全程有教练在旁指导,若出现危险动作,教练也会及时制止的。通过观看这几次儿子的实战练习让我对“霸凌”有了理解。
第一场对战对象A:比他矮两公分,体重重10斤。战绩: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快速的出拳胜利,由于架势很猛,对手都不敢还手,只会躲。
第二场对战对象B是:比他矮4公分,体重重30斤。战绩同上。
第三次对战对象D:比他高5公分,体重重40斤,战绩:完败。
第四次对战对象B:战绩:完败。
第五次对战对象E:比他矮3公分,体重一样,战绩:小胜。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看两个人的“打架”,当看到第一、二次实战后,说实话心里是窃喜的,那家父母不是希望自己家孩子赢的,不是吗?两场都赢了,我理所应当地认为孩子是很有胆量的。在第三、四次后,我对孩子有了大大了改观,对象D,很胖,其实他仅练习了2个月,但都凭借着自己的身材优势获得了大多数的胜利,除了第一次的退却。拳馆里的孩子都害怕他,我儿在赢了两场实战后,在得知和他对战时也退却了,当天出发上课前,以各种理由拒绝去上课,上场上害怕的手冰凉,干呕,肚子疼等等。拳台上,对象D进攻,我儿回身躲,对象D找个机会,挥拳,我儿哭了,直接认输了。后来和对象B,还有一个和对象D相同身材的同学实战,都是如此,实战中,如果拳台上没有围栏档着,我儿估计早就跑了。这可能我的教育有关,从小告之他“跑为上计”。
看着他们的对战,我想到了“霸凌”,别看对象D,第一次实战时,他都不会还手,被个小的打哭了。当时我不能理解,这个孩子这么胖,为啥能被小个打哭了。我家小儿以为很勇,面对身材比他强悍的,不战就怕了。孩子总归是孩子,以为个头和我们一样了,以为在家挺厉害的,但是在面临强者,暴力,他还是会退缩,会害怕。在学校里总有几个爱打人的孩子,他们越打,同学们就越怕,同学们越怕,他们就更加耀武扬威,而“霸凌”就是这些行为的升级的终结版。
我自身的教育过程中,没有打人和被打的情景,让我现在吵个“嘴架”,估计嗓门应该能上个3,5度吧,但是我都想象不到自己伸手去打人,我都不会打人,我曾经照着镜子,学着电视里的挥手动作,那滑稽的样子把自己都逗笑了,我也想象不到,如果有人来打我,我该怎么办?我都如此,何况孩子呢?
欺软怕硬,恃强凌弱,是人类进化过程的劣性品质,也是天性,每个孩子骨子里都有的,如同我儿的第一、二实战练习中,面对比他弱的,仅仅是弱一点,就能迅速挥拳,毫不畏惧。而面临强者,就自惭形秽,如实战对象B,第一胜利了,由于被胖胖的对象D打哭后,就害怕胖的了,第四次实战,不战而败。
面对强者,“如何还手”是需要学习的。我们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学习,即使有了“被欺负”的情况,我们做地更多的是找老师,让孩子勇敢,我们很少教授孩子“怎样反击”,教唆孩子“打人”确实不对,但是我们的孩子如果处于弱势一方的话,我真的难以想象孩子的境况,当孩子面对欺凌,只会躲闪,逃避,加上有些家长的呵责,怂包,胆子小等等,如此长大的孩子,心理怎会健康呢?
通过这四个月的学习散打,我觉得孩子真的要学会“如何还手”,在面临强者时,不还手,打得更狠,躲避,人家追着你,小小拳台如同社会,没有躲藏之地,只能迎难而上,放手一搏。我们的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善良有爱,我们多希望他们一直这样,可是社会复杂多变,在孩子走向社会前,让孩子学会“还手”不仅是为了不受欺负,而是为了在欺负面前,我们的孩子可以学会面对,直击,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