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理报告单图片清晰,癌症晚期病理报告单图片五月份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10-22 06:09:48

癌症病理报告单图片清晰,癌症晚期病理报告单图片五月份(1)

病理报告是临床上确诊恶性肿瘤的“金标准”,但大多数人对其中的专业术语并不十分了解,也不知晓其具体含义,看到部分参数超出参考值,更是恐慌异常。

那么,到底该如何解读病理报告呢?

一、常见癌症的病理类型及表现

人体任何组织和器官都可能发生癌症,同一部位还可能有不同类型的癌,其恶性程度不一,治疗方法各异,预后也各不相同。病理学将癌症分为不同类型,包括来自上皮组织的癌症(腺癌、鳞状细胞癌等),来自神经组织的癌症(神经纤维肉瘤、恶性脑膜瘤等),以及来自间叶组织的癌症(骨肉瘤等),还有少部分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等。

癌细胞繁殖速度快,丧失了正常细胞接触性抑制特性,运动能力强,逐渐形成浸润性生长和转移。医学上根据癌细胞活力和恶性程度不同,将其划分为Ⅰ~Ⅵ不同等级。Ⅰ级癌细胞活动能力差,恶性程度最低;Ⅵ级癌细胞活动能力强,癌细胞最小,生长速度最快,恶性程度最高。

二、病理报告的主要内容

癌症病理报告就是根据癌细胞病理特征、细胞特征及形状等构建而成的报告单。医生和患者可通过解读报告单,知晓患者身体情况和癌症类型,为后续治疗方案确定、放化疗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参考。一份完整的病理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受检者基本资料 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床号、病理号等。

2. 送检标本信息 标本来源、取材部位、取材方法等,如手术切除、穿刺、内镜钳取等。

3. 病理报告内容 包含分区诊断意见、报告概要、检查情况、核心内容等,具体有病理组织类型、性质,最重要的内容为肿瘤数目、肿瘤位置、大小、类型、切缘、淋巴管侵犯、血管侵犯等。通过手术切除后获得的病变组织标本,可以知晓肿瘤侵犯范围、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是否有脉管瘤栓等。另外,若肿瘤病变组织形态不典型,还需要在报告中补充鉴别诊断内容。

三、病理报告该如何解读?

第一步:掌握病理报告基本信息

患者首先要仔细核对基本信息,以防拿错、重名等情况,确定这份病理报告属于自己。

第二步:明确是否为准确诊断结果

可以通过肿瘤命名大致判断病变类型和性质。癌症的病理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部分病理医生无法准确把握诊断结果,会采用直接会诊、意向诊断、描述性诊断等不同方法,拿到病理报告后,患者需要判断诊断结果为哪种类型。

若为直接性诊断,报告单上会有直接签发的诊断名称,如甲状腺乳头状癌、胃低分化腺癌等;若为意向诊断结果,诊断名称前会有考虑、可能性大、符合等词语,还需进一步检查和诊断;若为描述性诊断,报告单上会有“纤维结缔组织增多”等描述性内容,还需进一步检查。

对患者及患者家属来说,判断送检组织属于良性还是恶性是最为关心的内容。病理科一般会将送检组织划分为良性、恶性、交界性、不能明确意义四种性质。

良性肿瘤通常以“瘤”命名,如甲状腺瘤;恶性肿瘤多以“肉瘤”“癌”命名,如胃癌、肝癌等;部分经过镜检、免疫组化检测后仍无法判定良性或恶性的,用“不能明确意义”表述;少数交界性肿瘤介于良恶性之间,生长缓慢,会随着时间发生转移,会表述有“交界性”词语;少数恶性肿瘤命名则以特殊形式命名,如白血病、黑色素瘤、淋巴瘤等。

因此,患者不能单纯依靠诊断名称确定良恶性,还需要结合临床诊断和其他检查结果共同分析。

第三步:了解肿瘤分级、分化

肿瘤级别是指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程度,差异越大,恶性程度越高,大致可分为Ⅰ~Ⅲ几个不同等级。

肿瘤分化程度是指肿瘤细胞接近正常细胞的程度,越接近正常细胞,分化越高,恶性程度越低,一般可分为未分化、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

第四步:了解报告中的常见术语

(1)非/不典型性增生或异型增生:是指上皮细胞长期遭受慢性刺激形成的增生,其细胞形态、排列等与正常细胞存在很大差异,是早期癌症的重要信号,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并根据不同部位分为不同类型,如子宫内膜、胃部等称为腺上皮非典型增生;宫颈及口腔等部位称为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

(2)黏膜内癌:说明相关区域已经病变为早期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低,转移概率低,但仍可能通过血管转移,危害性较高,需要尽早治疗。

(3)疑癌:疑似癌症,但不一定是癌症,需要进行相关特殊检查。

(4)化生:细胞生活环境改变,或受到理化刺激,导致组织在形态、功能上发生转变,转化为另一种组织,可能有益于人体,也有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



【来源: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黎春莹】

(编辑:CS柱哥 申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