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我才有勇气平静地讲述那让我败下阵来的朗诵比赛。
那是一年前的一次朗诵比赛。我反复打磨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诗歌,利用有限的时间练了无数遍,当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诵时,我对着镜子做了个点赞的手势,我想起上一次演讲比赛中我以绝对优势取得第一名的“辉煌”时,自信满满。
我不会出错,也不能出错,完美的表现是我的期待。朗诵前,我关在办公室里把开场白练了一遍又一遍,我渴望走出单位,迈向更广阔的舞台。
“ok,就这样了!”我微笑着走进会议室。
抽号,开始演讲。我排在第五号,一共10个选手,我是夺冠热门。
第一个登台的男老师声带紧绷,明显紧张了;第二三个还好,但我感觉稿子似乎缺少激情,有些平淡了;第四个女老师气质高雅,声音抑扬顿挫,挺有气势的,但没有脱稿……我在观察中肯定着自己,想着自己稿子还不错,又能脱稿,效果应是不错的。
我按捺着自己怦怦跳的心,走上前去。“大家早上好……”突然,我的笑容僵在了脸上,原来预想的开场白少了一句,我只好改变设计好的语句,按照自己的思路随机发挥。
开始朗诵了,我默默想着“不能出错!不能出错!”预想中激情四射的声音并没有响起来……心莫名咯噔一下,猛地往下沉。我想不起来了!沉默了几秒钟,还是想不起来朗诵内容,大脑一片空白,我只好颤抖着双手打开了稿子。我慌乱得像深秋的风,飞快地扫动着稿子,巴不得快点读完,好结束这尴尬的场面。
后面几个选手的朗诵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但一个个镇定自若,举止大方。
意料之中,我是第一名,倒数的。虽有不少人肯定了我的稿子,但更多的是质疑:一向自信稳重的自己,何以如此狼狈不堪?紧张什么呢?这样的低水平发挥甚至让一些好友替我寻找理由……
我没有感冒,也没有心事,更没有故意为之。甚至,我自己也很纳闷,这是我吗?这还是往日阳光自信的自己吗?听一个好友说我朗诵时手在不停地抖动着,双腿僵直,声音压得很低,语速又很快,完全没有了抑扬顿挫的美感……
我无地自容,感觉挺丢人的。我慢慢舔舐着伤口,用时间来治愈。
幸运的是,那件糗事后,我去河南大学学习了。学习期间,我回到了青春时光,那件不痛快的往事被我遗忘在了内心深处。
上周,有个微型课展示活动。我告诉自己,我给孩子们讲课,又有什么好紧张的?我沉浸在微课的内容中,我面前的听课老师全部化身为了学生,我想着教学目标和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设计,也想着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怎样引导孩子们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当掌声响起来,持久不息时,我知道往日那个落落大方、侃侃而谈的自己又回来了。
那,为什么那次朗诵比赛会紧张出错呢?我终于敢直面那次令我羞愧难当的往事,并努力寻找着答案。
我看到了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曾参加的美国空军于 1949年进行的MX981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定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其中有一个实验项目是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装置在受试者上方,当时有两种方法可以将加速度计固定在支架上,而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有人有条不紊地将16个加速度计全部装在错误的位置。于是墨菲以极为简洁的方式作了重新表述: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会出岔子。
“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是对“墨菲定理”最好的模仿和阐述。
“越害怕发生的事情就越会发生”,为什么?就因为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
结合心理学知识,我明白自己当初之所以紧张是“怕出错心理”在作怪,“怕什么来什么”的墨菲定律,让我在追求完美中败下阵来。其实,人生哪有完美?勇于尝试错误,不害怕出错,我们在放松的状态下,反而会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既然人生是在出错中成长,我们为何要拒绝出错呢?这样说来,我们都要感谢曾经和在未来会有的出错。不怕出错,我们反而不会出错。退一步,即使出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