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憋屈的感情有必要继续吗,一段感情注定没结果还要继续吗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31 09:03:10

一段憋屈的感情有必要继续吗,一段感情注定没结果还要继续吗(1)

多遗憾,

一段感情,走着走着就淡了;

一段婚姻,处着处着就七年之痒,激情不再;

一段关系,谈着谈着就变成了一滩死水,问题连连,乃至互相攻击,用最恶毒的话语,攻击着彼此最脆的软肋;

……

就这样,

曾经无尽的爱,变成了无边的伤害;

曾经甜到心头的蜜糖,变成了痛到心肺的毒药;

曾经的沧海难为水,除却了巫山不是云,如此却变成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怎么办?

是要继续守着过往爱情燃尽后的残迹,痛苦地煎熬着,期望着有一天,对方能够回心转意,再续良缘?

还是干脆一刀两断,怒斩情丝,从此一别两宽,好聚好散?

对此,可能很多正在深陷情感泥潭中的朋友,都希望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能够让我们做出绝对正确的选择,从此无怨无悔,人间值得,大踏步地往前走。

其实,在多年前做咨询的时候,我也会适当地给一些标准。

比如说,一段感情走到现在,到底还要不要坚守,需要衡量一下三种价值:有钱,有人,有趣。

然而,奇怪的是,当一段关系,以上的三种价值都严重缺乏之时,比如说对方不愿意为我们花钱,而且人也不忠诚,经常沾花惹草,基本不着家,甚至还经常冷暴力......

可有些朋友,还是不愿意放弃,还是非常的犹豫和矛盾。

由此可见,单纯的标准,并不管用。很多人看起来要一个答案,其实只是通过要答案,去缓解内心情绪而已。

那这时,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评估这段关系是否要继续呢?

或许,以下的三点,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段憋屈的感情有必要继续吗,一段感情注定没结果还要继续吗(2)

第一是:看见

爱情,可以说一场人世间最大的冒险。

婚姻,更是有太多的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既然如此,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做好一些功课,而不是简单地把命运交给运气,或是所谓的缘分。

其中一大功课,就是要学会看见自己亲密关系背后的一个模式。

比如说有些常见的、互虐的关系模式,包括依赖与控制,圣母和巨婴,迎合和指责,焦虑和回避,僵化和随性等等。

如果我们的模式,恰好是以上其中一种,那可能意味着,我们表面上追求的是幸福,但其实在追求内心人性的完整。

这也意味着哪怕另一半没钱,没人,无趣......我们也愿意跟他在一起,因为本质上这个关系模式在此,我们虽然痛苦,但也间接“受益”着——这一点,需要我们用爱看见。

因为看见,是所有疗愈的开始。

看见后去理解自己,则是成长的开始。

让周围爱我们的人,一起看见,则是帮助我们拥有更多能量,重塑内心爱情模式的开始。

一段憋屈的感情有必要继续吗,一段感情注定没结果还要继续吗(3)

第二:评估

当用心“看见”了之后,我们则需要评估一下当下的状态,年龄资本,金钱储蓄,内在力量,外在支持.....

从而得到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接下来有没有力量和信心,去重新塑造一个新的关系模式。如果塑造一个新的模式,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自己是否能够承受得了。

举个例子,有个来访者的妈妈已经70多岁了,跟老公在一起大半辈子了,而且其中有三十年左右,是用一种互虐的模式共生着。

对此,来访者很痛苦,一直在劝说妈妈离婚。妈妈不同意,她也很痛苦。

但其实,这个时候,我们真没有必要改变妈妈,试图帮助妈妈摆脱这份关系,因为她一定从这个关系模式中有所受益。

如果强行去让这段感情分离,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创伤和痛苦。我们能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帮助她妈妈去适应关系,并且适当地跟父亲和解,帮助父亲化解内心的一些东西。

一段憋屈的感情有必要继续吗,一段感情注定没结果还要继续吗(4)

第三:成长

如果我们已经看见自己的模式,也评估了重塑和改善的可能性,那我们就可以去做自我成长了。

一段煎熬的感情,意味着前有狼,后有虎——前面的狼指的是我们想要分开,但是又不敢分开,后面的虎,可能是我们在这个关系中很痛苦。

那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原地做自我成长,让自己的内在力量慢慢地提升,让外在支柱的慢慢地变多......直到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前面的虎,或是后面的狼,那我们就有更大的选择自由了,而不是一直被动地受恐惧驱动。

需知道,当一个人站在低谷中,看到的风景,跟半山腰的肯定不一样。

当一个吃饱的人,走到大街上,看到的风景,跟饿着肚子的人肯定也不一样。

也就是说,允许我们在低谷的时候,看到的任何风景,也要对去到不一样的心灵层级所看到的东西,保持好奇。

总的来说,任何一段关系,之所以存在着,都有着足够的理由,只有充分地尊重和接纳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结束或者继续这段关系,继而真正地走上幸福之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