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真实照片,铜雀台关了多少人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1 00:28:48

影视剧中曹操捡起掉在地上的“一盒酥”后吃掉。来源/电视剧《军师联盟》截图

既然曹操如此俭朴,为什么要在刚刚经历过战火的地方,劳民伤财地修建华丽俊美的高台呢?

铜雀台真实照片,铜雀台关了多少人(5)

三台背后:无言的宣告

关于曹操筑台的猜测,确实不止“玩乐”这一种。

十六国战乱时,谋士张宾客劝谏石勒时,就曾间接揣测过邺城三台的作用——

“邺有三台之固,西接平阳,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势,宜北徙据之。”

——《晋书》

据考证,三台的高大雄伟超过了寻常的弩台,事实上,它们在邺城中确实扮演了“军事制高点”的角色,发挥了一定的守御功能。三国时期,修筑楼台确实被当作一种流行的防御军事理论,公孙瓒和袁绍决战河北时就用过这一招。曹操大手笔下的三座高台,不仅多为砖石修筑,台中还窖藏了粟、盐、冰、石炭等物资,甚至是金银财宝。三台互通互联,绝对算得上是顶好的防御固守工事。

除了方便打仗,曹操坚持筑三座高台,还有别的意思。

这需要把时间线拉回铜雀台耸立之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掌控的东汉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在曹操的授意下,原本的朝廷三公职位——太尉、司徒、司空被取消,改设丞相一职。首位丞相的出任者自然是曹操。

虽说此前三公就剩曹操一个,算得上名存实亡,可这道政令一下,曹操便正式登临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名正言顺地宣告掌权。此时,曹操算是春风得意,扫除了袁氏的残余势力,基本算是称霸北方。

只是,虽说位列丞相,曹操仍然只是武平县侯,这当然不是曹操想要的。在东汉的封爵制度中,顶着异姓,曹操便是铆足了劲,受封侯爵也就到了头。可朝政大权尽握在手,他真的要就此止步么?

戏剧的是,两年后,铜雀台正式开建。曹操选择此时修筑高台,自然不是为了庆祝入驻邺城。换句话说,高台并不是说修就能修的。《五经异义》有云:

天子有三台: 灵台,以观天文; 时台,以观四时,施化; 囿台,以观鸟兽鱼鳖。诸侯卑,不得观天文,无灵台;但有时台、囿台也。

——《五经异议》

也就是说,自古以来,修筑高台本就象征着权威,是统治者的一项特权。诸侯即便再想修,最多只能修两座,绝对不可以越过天子。放在东汉时期,也只有王爵才能在自己的封国设祭坛、立宫室。

身为侯爵的曹操,偏偏就在此时修起一座恢弘高台,在其上建起华美宫室,其中深意,即便庶民百姓看不懂,文武百官、汉献帝一定能看个清楚明白。照这样推论下去,正如有学者感慨,高高耸立起的铜雀台,不就是曹操为了减轻百官阻力而想的妙招,不动声色间就将自己的政治意图公诸于世。

曹操筑起的是怎样一座高台?曹丕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长安城西双员阙,上有一双铜雀,一鸣五谷生,再鸣五谷熟。

诗中的“双员阙”,是西汉建章宫北宫门两旁的两座塔楼,塔楼顶上有一对铜铸的凤凰,也就是“铜雀”。以凤凰装饰屋顶,是皇家建筑才有的做法,铜雀台上是否真的有铜雀,我们不得而知,可光是“铜雀”这个名字,也能让这座高台生出点不同的意味。

公元217年,铜雀台修成,跟随曹操一起登台观景的曹植大笔挥就一首《登台赋》——

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皇家,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节选《登台赋》(曹植)

若说前几句还算老实地描写高台之宏伟,后面着笔的却早已不是铜雀台本身——父亲辅佐皇家,惠泽远扬,如此伟绩,无量功勋,定然是同天地之宏大,齐日月之辉光。

再看曹操的反应——“太祖甚异之”。的确,比起曹丕的“写实”文风,曹植既写景又叙事还抒情,文采上就胜了曹丕一头。可回到当时的情景,高台之上,真正打动曹操的,或许不仅是儿子“援笔立成”的聪慧,更有父子间突然通达的心意。

事实也如曹操所愿。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铜雀台落成,同年,曹操被赐予特权“参拜不名、剑履上殿”,一如西汉名臣萧何。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金虎、冰井二台动工,这一年,曹操正式被册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邺城正式成为魏国国都。

三年后,汉室异姓的曹操受封魏王,“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在高大三台的注视下,驰骋一生的曹操,登临了此生的最高位置。

铜雀台真实照片,铜雀台关了多少人(6)

魏王曹操在高台。来源/电视剧《军师联盟》截图

修筑铜雀台的同一年,曹操写下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言辞恳切,说自己绝对没有篡位之心,诚恳地交还自己受封的阳夏、柘、苦三县的两万户赋税,还认认真真地给自己叫了屈——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面对孙权的劝进,曹操更是怒斥其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真心也好,假意也罢,遗憾的是,老天并没有留给曹操太多挣扎取舍的机会。

受封魏王四年后,公元220年,一代枭雄曹氏孟德,与世长辞。离世前,曹操曾留下这样的遗言——

吾婕妤妓人,皆著铜爵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

——《吊魏武帝文》

有人说,这是曹操舍不得俗世快乐,便是逝后也要在铜雀台上给自己留个位置,好好享受一番。可谁知,曹操让子孙们登上铜雀台远望的,除了自己的陵寝墓田,会不会也有这大好河山,还有铜雀台下没能做完的这场繁世英雄梦呢?

或许正如学者康震的评点:“铜雀台的确是曹操修的,但曹操修筑铜雀台不是为了二乔。他是当时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

铜雀台真实照片,铜雀台关了多少人(7)

名留千载:台上的建安

铜雀台见证的,从来不止一场风云争霸,也不只一段权谋故事。

史载,高台铸成后,曹操极为喜爱,亲自登台不说,更将此处作为自家会见宾客、聚会言诗的重要场所。喜爱诗词的曹氏父子更是经常在此宴请当世文人,杯筹交错间,吟诗作赋,谈论古今。

同曹丕交好、诗赋闻名后世的建安七子(七位文学家,得名于曹丕的《典论·论文》)中,王粲、刘桢、陈琳、徐干等人都是铜雀台上的常客。从匈奴回归的蔡文姬,也曾在曹操的邀请下登临铜雀台,作下那首名流千古的《胡笳十八拍》。相传,铜雀台上,这些文学家宴饮欢乐,或同时围绕主题创作,或相互品评,也正是这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学聚会,促进了当时的文学繁荣,成就了颇具现实主义风格的“建安风骨”,铜雀台也因此被誉为魏晋文学真正的发源地。

铜雀台真实照片,铜雀台关了多少人(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