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画家前十名,洛阳牡丹画家前十名有哪些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06 19:27:13

(三)笔墨涅槃写国色

在李新国老师眼里,牡丹有博大精深的大美文化,吸引着他倾注心血去手摹心追。

“看牡丹,你看跟我看,可能有很大的区别。幸福人看的是她外貌的华丽,我找的是她的幸福境界。一般人不会去关注牡丹的内心:不就是个牡丹花吗?画画就是了,你还扯啥精神不精神呀。咱是把牡丹比成咱的生命了。我不但画牡丹的生,也画她的死,画她的灵魂。我是沿着生命的足迹去画牡丹的 。年轻时我画的牡丹,旺盛。年龄大了画牡丹,牡丹护子,神态左顾右盼。就是我把她的“几度夕阳红”也画出来了。就连开败的花,也是美呵!不光看到鲜美的牡丹,也得看到死去的牡丹。花开花落一周左右,非常短暂,最后一口气,还把种子结出来哩。把美丽献给人间,牡丹就有这种大爱。”

回看李新国老师三次百米工笔牡丹创作,三幅百米长卷,幅幅堪称工笔画的“长征”,在当今美术界,肯下如此苦功夫的画家,少有。而支撑他巨幅创作的,正是牡丹的精神。

非同寻常的十年磨砺让李新国老师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实现了笔墨涅槃。从2000年开始,他跳脱工笔,转向写意牡丹。他说,技术问题解决之后,我的创新也就水到渠成了。创作,我喜欢不走寻常路,因为我很享受创新的乐趣。

写意的“写”很重要。中国画家讲究风格,风格就是靠“写”出来的,一支笔、一根线条就反映出画家的境界与水平,雅俗之别立判高下。李新国老师非常重视书画的线条,认为线条可以体现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他说,好线条是有气息、有情感、有节奏的。好线条是活的,有生命力的。活的线条哪里来?从书法中来。书画同源嘛,要懂得书法用笔的奥秘:一呼一吸、一快一慢、一收一放、一阴一阳。就像打太极一样,连绵不绝、气脉贯通。线条靠情感来抒写,也就是以意领气、以气引线。他说画家要书画兼修,画画之余他常常看书、临帖、写字。他在《诗意牡丹》系列中的题字,隶行杂糅,简阔清雅,气韵与画面相映生辉之妙,令人叹服。

李新国老师喜欢读老庄,画过《老子出关》和《庄生梦蝶》。庄子曾说:“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李新国老师之前的工笔牡丹就是雕琢,之后的“写意”就是目遇神合的取舍。他对石涛的“一画论”有很辩证的思考。他说,一幅画,搭眼一看,扑面而来的气息就已经了解画家处在什么境界了。我们看齐白石的作品,删繁就简到一花一叶一虫,却蕴有田园无限生趣。这是经年积淀形成的对笔墨高度认识、理解的结果,也是齐白石“衰年变法”后的崭新面貌。所以,一般情况下,走传统的花鸟画一路,路子很难,难在笔墨上表现精气神,难在面貌上独树一帜。

那么,他的牡丹,究竟要呈现怎样的、更丰富的“美貌”?

“意态天生异,转看看转新”。一个人在姹紫嫣红的牡丹园里痴坐,在落花满地、寂寂无声的丛中徘徊。他在寻找,寻找他脑中想要的那幅画。跟年轻时不同,他不再去画那个最大最美的牡丹,他想画的,也许是一朵已经凋落枯萎的牡丹,也许是一株风雨中拼尽全力用花瓣护住花籽的牡丹,也许是一朵做梦的牡丹……那样的怀有心事的牡丹,意在笔先,形象在他心里立起来,才去追寻他满意的表达。

笔墨是中国画的看家本领。李新国老师非常重视笔墨技巧,对徐青藤、陈白阳、石涛和八大有持续多年的深入研究。“从来国色无妆点,空染胭脂媚俗人”,青藤老人《水墨牡丹》这句诗对他的启发很大:色彩的节制,造型的节制。“莫将红粉比秾华,红粉那堪比此花”,即便是墨色,也一样可以写出蓬勃的生机、青春的姿态、生命的绽放、灵魂的光采。

为了突出主题,他把“三叉九顶”、绿掌纷披的叶子简略了,只留片叶或嫩芽,强调和突出花朵的形象。“该表现的要表现得淋漓尽致,不需要的要减少笔墨。这叫艺术的诱导!”他强调要用哲学的观照来处理画面:审美意识里有矛盾、有对比。大小、远近、高低、干湿。牡丹,有正叶就有反叶,有向阳的就有背阴的。矛盾处理好了就是一幅和谐的画面。”

他的作品,笔墨技法丰富独到,或浓墨重彩如泼如注,沉郁磅礴如《国花峥嵘》(之一和之二,尺寸均为180cmx960cm)和《呼唤》,色彩饱满热烈如《天香夜染衣》和《春潮》。或轻描淡写色薄如翼,似梦似幻如《牡丹十二品》。《牡丹之歌系列》和《梦牡丹系列》,枝叶全是墨色,《早春》是醒目锐气的刚健婀娜,《奉献》则是韶华已逝后的含蓄澹然。

有人说,他的牡丹,色相各异,神韵卓然,有脱俗之美。他说,取物造型,他既不杜撰从未见过的“抽象”,也不甘写熟知的“表象”,他只倾心于心意所属的那个“意象”!他注重写生,但决不是形貌上的写实。关于写生,他有个质朴的妙论:“写生啊很多人照着那个山去描。你能描出啥了呢?你去走一走,感觉一下山的起伏,感受一下山的气质,然后呢闭着眼你就能画了。”

下笔时他注重情绪饱满,思想集中,一气呵成。这样笔笔相互映带,气势通顺流畅,放胆挥毫,笔笔有生气。古人所谓“一画”、“一笔画”就是此意。一气呵成之后,暂时不再管它了,喝喝茶休息休息,再拐回来,从细处着手,再看再改。

造型取势 ,他是放胆、果断安排的,用色,对色差的拿捏,他又是讲究的、精微的。关于作画的技巧,笔法墨法,有人常常讳莫如深。李新国老师却一针见血道:“技巧很神秘,对外行来说,肯定很神秘。对内行来说,神秘啥呢?看你用心不用心了。我的技巧就是随机应变、不择手段。”

囊括万殊,裁为一相。多年为牡丹写照,让他笔墨取舍极其自由。勾勒、擦皴,点厾、渲染,以神取形,以意舍形,终能做到意在笔先、笔墨清脱。

笔墨可以练习,画中的气势,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聊以写胸中逸气耳”,虽能得意忘形、逸笔草草,虽能翰墨淋漓、一气呵成,但他,却绝无一丝“画到牡丹不让人”的傲气。相反,他有的只是淡然和谦虚,他坦承即使画到现在,也都常有画出废纸的时候。他说艺无止境,“写不尽,此花风度”,你满足了,也就停滞不前了。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技一旦达到自由进退的境界,也就成了道。

从2003年开始,李新国牡丹画展相继在郑州博物院、北京小汤山、武汉一二美术馆、岭南美术馆等地展出,展出的都是写意牡丹。

2004 年 12 月,李新国老师应邀到中南海,历时2个月为国务院办公厅会议室创作了巨幅写意牡丹《神州春色》。这一年,他的作品《鸭场》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洛阳牡丹画家前十名,洛阳牡丹画家前十名有哪些(5)

(四)诗意牡丹动天下

庄子曾在《逍遥游》中用大鹏这个形象的比喻,写一个想象中的、能够脱离羁绊有强大力量高飞的大鹏,而李新国老师所向往的就是这样一只大鹏。

他要在牡丹画的世界里来一场逍遥游。

他的牡丹,是冲破霜雪而来的生机,是挣脱羁绊的生命颂歌。

只有在痴狂般的沉醉里,在陶然忘机的浸润里,才能体验牡丹世界的“幽暗与深沉”。古词有“问桃花何苦红如此”之叹,李新国老师则常有“问牡丹何苦娇如此”之慨。他笔下的牡丹无一重复,各具情态。花开或花落,都有生命的力量和故事:青春的舞蹈,夺目的绽放,无声的凋谢,来年的希望,尘封的等待,风霜的严酷,苦难的挣扎,凋亡的无奈,以及春风吹又生的萌动。所有这些笔底万象,不是来自虚无,而是来自岁月的节律,来自他对牡丹的深度解读。

2006 年,他的牡丹作品《国花颂》获全国牡丹艺术大展金奖。同年,在河南博物院举办《迎国花——李新国大型牡丹画展》。

2007 年,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李新国大型书画展。

2008年,李新国老师斩获第二届花鸟画全国名家邀请展一等奖。同年,出版《李新国作品集》。

2012 年,在岭南美术馆举办了《牡丹新国画展》。

2013 年 5 月,中央电视台和英国BBC电视台联合拍摄《话说牡丹》专题片。同年 12 月,在湖北美术馆举办《李新国画展》。

一花一世界。

“娇欲语,巧相扶。不妨老干自扶疏”,老辣的用笔设墨饱含汹涌浩荡的情绪,枝干奇崛粗砺,铁骨铮铮,墨点雨点泪点纷飞氤氲,花叶花团花影疏密交错,震撼人心,一扫传统书画里牡丹的娇弱烂漫。

创作于2009年的《诗意牡丹系列》(1-8),是李新国老师笔下轻松浪漫的诗意表达,也是岁月静好里的性情笔墨。除了第一幅“泥土香”,其余七幅里面都有人物,或举杯邀月,或花前自语,或“夜惜衰红把火看”,人物以老翁居多。他们衣袂简括,神色澹然却古风浓郁,仿佛是老子或庄子再世。(之六)所题唐诗“青苞虽小叶虽疏,贵气高情便有余……”,这是对牡丹含苞待放的期待和礼赞,(之七)所题宋诗“花前把酒花前醉,醉把花枝仍自歌。花见白头人莫笑,白头人见好花多”,则多了一份让人亲近的风趣和幽默。亦庄亦谐的诗情风雅,跃然纸上。

组屏《牡丹十二品》,枝叶脱略,用色典雅,气韵清贵。首品就是绿牡丹,讴歌“绿珠坠楼”传说的气节。(之十)题有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的诗,“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在他笔下,《牡丹十二品》等一大批充盈诗意的新作,洗炼冲淡如“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为尘世牡丹图洗去了俗艳,也洗去了俗世偏见。大雅牡丹“斯文在兹”!

西方著名画家高更说过,色彩是思想的结果而不是观察的结果。历经40多年的笔墨探索,万紫千红终于在李新国老师笔下凝炼成一抹抹魔幻般的空灵色彩,但空灵中却饱蓄着牡丹的力量、“虚”的力量。

中国画的虚与留白有“以无胜有”的意境,他对牡丹形象的虚化,有时候会处理成朵朵朦胧、混沌的花影。“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朦胧美不仅仅在诗词中让人浮想联翩,在视觉中,他的牡丹作品同样让人生发出无尽想象。

继河南博物院、北京小汤山、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岭南美术馆等地举办画展后,2018年12月,在武汉一二美术馆举办《聊以丹青藉此身——李新国牡丹画展》。

2019年9月,再次在武汉一二美术馆举办《聊以丹青籍此身——李新国人物画作品展》。

李新国老师擅作巨幅,近500幅牡丹作品中,8-20米的大幅作品就有30幅,是响当当的大手笔。孜孜矻矻、如痴如醉的执著探索精神,笔墨纵横的高超驾驭能力,形成了李新国风格独特、佳作纷呈、精品多、画展多的创作“嘉年华”奇迹。

跳出牡丹画的种种窠臼,挖掘牡丹精神,几十年来“文心绘境”,自升画格,终成一家面貌,几多不易。李新国老师的非凡成就,赢得了画坛名家们的高度认可和推重。刘文西为武汉“李新国艺术馆”题写馆名,杨之光为《李新国画集》题写书名,他的母校恩师张之光说“李新国是西安美院的骄傲”。河南省文联原主席、美协原主席马国强也大力推介李新国的艺术成就。

画界不少有识之士认为,李新国老师笔墨刚柔并济,似名将提兵,调度自如。他笔下的牡丹,有黄钟大吕式的庄严和大雅。美术评史论大家汤麟说:“新国的牡丹,立意苍茫,章法大胆,有《神州春色》历史的隆重,《红衣舞》的婀娜,《奉献》的执著。”综观李新国创作成果的丰硕,牡丹面貌的高致风格,汤麟不吝这样高度评价:“我可以狂言一句,这么好的牡丹,后来者我不敢说,但确是前无古人的,近六十年所未曾见”。

洛阳牡丹画家前十名,洛阳牡丹画家前十名有哪些(6)

(五)无声诗里颂千秋

清代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 西方19世纪著名画家马奈也说:“人必须画属于他的时代、他所看见的内容。”

“丹青难写是精神,精神就是你的思想。”李新国老师认为,笔墨当随时代,要抒写时代的东西。即使是画牡丹,也应有今时牡丹的面貌。要通过作品的形式,反映出一种时代感。花鸟画不能只停留在宋元明清的模式里,学习它,但回过头来还要画出当下这个时代一花一草的精神,因为我们毕竟是生活在新时代。

秉持着“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理念,李新国老师在题材内容、精神内涵及笔墨语言上,力求突破、写新。

那一年,他正在外地写生,惊闻汶川大地震,在宾馆里荧屏前忍不住泪流满面。他悲无辜,他叹无常。悲痛中他创作了“为悼念汶川地震遇难的人们而作”的《五月雪》:山川崩裂,风霜来袭,牡丹枝头零落,但废墟惨淡中一簇红色新芽悄然萌发——是祈福,是信念,也是牡丹抗争命运的顽强。新冠疫情肆虐之际,他创作的《白衣天使》,白色的牡丹花,像白月光一样闪耀在黑夜里。上题:“白衣天使真牡丹,赢得春色满人间。”这些,都是画家借牡丹形象以花喻人,关注社会民生、移情时代的创作典范。

除了牡丹,李新国老师的画路很宽,人物、花鸟、动物、小品等题材均造诣颇深。他蛰居乡曲,潜心纵笔丹青长达半个世纪,浑然坐忘于牡丹花下、乡野园圃。他笔下不乏老牛耕耘、笨鸭入水、豆麦归仓等精品佳作,比如抡着碓碓舂粮食的《二妞》,手执木杈“扬场”的《乘风》,更有《宿鸭湖畔》、《天中晨鸡》等作品,以中原风物传乡音乡情,达田园意趣,作品生动自然、清新朴厚中透射出时代的沧桑变迁,每每引观者会心莞尔、玩味思索。

李新国老师笔名老三民——来于民、立于民、长于民。他常说,牡丹的精神就是坚强、大爱。人也一样,你把最美好的献给社会就可以了。

多年来,他在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执教,年年都会开办书画培训班,教授速写、花鸟画创作技法,为家乡艺术教育贡献力量。

2016年,李新国老师用多年创作收入,在汝南县板店乡,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了河南省第一座乡村艺术文化馆。这座建在乡亲们家门口的艺术馆,里面不仅有孝道园、牡丹园、美术馆等多个展馆空间,还有由不少农耕文化老物件儿组成的“乡愁记忆馆”:锄犁纺车织布机,耧耙石磙大磨盘……这座耗时4年落成的文化馆,四时花木扶疏,人文气息浓厚,可赏可观,成为驻马店市多所中小学校德育基地。

2018 年 4 月,他在家乡这座艺术馆举办了《不忘初心,留住乡愁——李新国画展》。

2022年7月,河南驻马店市突遭疫情,为赞美高温天气里辛苦工作的抗疫人员,年过七旬的李新国老师连夜画下了《脱下防护服的大白》。被汗水浸透的防护服,那个可敬的背影,成为防疫战线上让人难忘的画面。

他身体力行着“笔墨当随时代”。

李新国老师曾自撰过这么一幅对联:

泥土情泥土香泥巴亲万物生根,

水与笔水与墨水与纸笔墨见地。

我画我心。

洛阳牡丹画家前十名,洛阳牡丹画家前十名有哪些(7)

石鲁是李新国老师特别欣赏的画家。石鲁说过:不能只看你画了什么,要看你表现了什么感情。对李新国老师来说,火热生活,创作素材。此生之襟怀,是最好的诗情。他在作品里的感情,是对笔墨的痴迷之情,对艺术追求的的探索之情,也是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丹青不知老将至。寄身于翰墨,倏忽入古稀。李新国老师幽默地说,我七十岁了,感觉还通年轻着呢!最美的那幅画还没画出来呢。

人一旦形成了成熟的时空感,随着时间积累和空间转换,成就会越来越大。正谓厚德馨远,硕果累累。我们以此期许李新国老师,人书俱老丹青路,且与牡丹共从容!

洛阳牡丹画家前十名,洛阳牡丹画家前十名有哪些(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