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孝歌还阳歌,陕西安康孝歌女人唱还阳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09 23:45:58

民歌,是民间歌曲、歌谣的总称和简称;用曲调演唱者为歌,无曲诵者为谣。它是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大众口头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着集体智慧的民族传统文化结晶,是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诗歌,也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陕西安康孝歌还阳歌,陕西安康孝歌女人唱还阳(1)

“文章合时而著,诗歌合时而作”。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人们用歌声来传承文明,用吟唱来传递情感,用音乐来袒露心声,这就是民歌形成的历史渊源。例如“穷人莫把富人爱,多少有钱的无三代,江山也有兴和败;昔日孔明祭东风,东风河西又河东,莲花栽在藕池中,人争闲气一场空。”又如《朝代歌》:“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治神州,三十六朝轮流数。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如今又把民国进,中华上下五千秋。”再如:《四古清官歌》:“上下纵横几千年,四大清官美名传,哪个不称古圣贤。包拯为民断奇案,海瑞为民罢了官;况钟匡正惩贪严,狄仁杰恤民公断案。”更如《古人贤文五更曲》:“鼓打一更月发白,单鞭救主胡敬德,近水楼台先得月。昔日太公梦佳人,渭水钓鱼将她寻,君无言,寿旦庆,一十八国她为尊,得遇文王访贤臣,向阳花木早逢春。…

陕西安康孝歌还阳歌,陕西安康孝歌女人唱还阳(2)

鼓打三更月升高,昭君和番在汉朝,红粉佳人休使老;昔日有个赵匡胤,赌博场上耍光棍,赢了钱,他要要,输了钱就乱打人,后在东京坐龙厅,风流浪子莫教贫。…鼓打五更月照柱,鲁班造下擎天柱,山中也有千年树;昔日有个佘太君,她保宋王坐龙庭,头发白了又转青,牙齿掉了又重生,百岁挂帅统三军;世上难逢百岁人。”由此可见:一首歌就是一部史诗,一段曲就是一幅画卷,一个音符就是一则动人的故事;经过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的天才创造,又经过千百年时间的锤炼与打磨,这些民歌每一首都是像宝石一样的艺术珍品,是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陕西安康孝歌还阳歌,陕西安康孝歌女人唱还阳(3)

民歌直接表达人民的心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劳动人民就处于社会最底层,他们终日劳累,创造了社会财富和灿烂的文化,却过着牛马般的生活,政治上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民歌唱出心中的不平,表达对统治者、剥削者的反抗、愤懑,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抨击。“太阳出来扯歌喉,山歌本是古人留,留在世上解忧愁。世上多有不平事,它都装在歌里头,只管开心把歌唱,一切忧愁丢脑后。” “长工苦”、“长工怨” 、“长工恨”等,都是血与泪的控诉,不少民歌则采取讽刺谩骂或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来影射社会黑暗和各种腐邪势力与丑恶现象。所以,历来统治者对民歌都由怕生恨,视民歌为洪水猛兽而加以禁忌;然而人民群众的口是封不住的,正如民歌唱的:“任凭你有遮天手,难封世上唱歌口;唱得海枯石头烂,唱得黄河水倒流。” 在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里,民歌唱出了生活中的种种不幸遭遇:繁重的劳动、穷困的生活、不幸的婚姻、家庭的离散等天灾人祸;也唱出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幸福、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人民以歌声来抒发感情,减轻心中的忧愁。正如我县一首山歌所唱:“日出东山月落西,莫笑穷人穿破衣,世事无常说不齐; 十个指头有长短,山中树木有高低,有朝一日时运转,三十年河东转河西。”在旧社会,妇女更是处于封建的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的四重压迫之下,民歌《人人都说黄连苦,我比黄连苦三分》等,就是妇女在重压下的痛苦*。它真实地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这些尽显民歌无穷魅力与风采。

陕西安康孝歌还阳歌,陕西安康孝歌女人唱还阳(4)

商南民歌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有着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渊源。商南县,地处秦岭东南麓,位于秦、豫、鄂三省结合部的丹江两岸,居古“商於”及“商於古道”中心地段,故素有 “秦头楚尾”之称。

古商於之地,系商(今陕西商洛全境)、於(河南省的西峡、淅川及内乡县部分。)两地的合称。原属于楚国,为楚文化的发祥地;后被秦国占领,成为商鞅的封邑。它是中原华夏文化与南方苗蛮文化的过渡交汇地带, 是南北文化与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走廊与大熔炉,对于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沟通、交流作用红极一时。

而蓝於古道,则自古以来,就是南达荆襄与湖广,北通关中与晋陇通衢之要道,承载着交通命脉功能与重大的纽带作用。尤其是汉唐时代,更是古都长安通往中国东南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也是东南各地向朝廷进贡、商贾往来与物资运输的商贸干线;亦为朝廷官员南下与东南生员进京赶考的“黄金路”; 或职务调迁,或去各地视察,或赴京拜谒, 或贬谪江南,皆取道于此。 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朽的历史篇章,记载了历史沧桑、风云变幻与兴衰,凝结着灿烂文化深厚积淀与秦风楚韵之民俗风情。故而又有“诗歌路”、“商运路”、“名利路”之美誉。亦历为兵家必争之军事战略要道。商鞅、张仪、楚怀王、四皓、刘邦、李自成等都在这里有过精彩的历史表演。

蓝於古道,开辟于商末周初,自陕西蓝田关通往河南省内乡县柒於镇而名,全长约六百里。主要利用秦岭北侧灞水河谷和秦岭南侧丹水河谷连接开辟而成。而丹江自龙驹寨(今丹凤县城)以下,则偏南而去,又因其间不仅多弯道、峡谷与险滩,且两岸多陡峭的悬崖峭壁,不便人马通行,故而古道取直由北穿越丘陵,经桃花铺、铁峪铺(古层峰驿)、武关入商南境,穿越清油河、试马寨、捉马沟到商南县城,然后出富水关进入河南,再往南延伸直接贯通南阳盆地与江汉平原。因而,就唯独在商南境内形成了古道与丹江漕运相向并行的双重格局。

而商南人口源流,又主要来自各省流民与明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大槐树以及清初乾隆年间由安徽安庆地区与江南湖广等地移民而来。因之,这里就形成了四面八方文化的汇集地带;又因地处三省八县交界地,自然形成了民俗风情的综合区域;更是历来人们北朝华山,南朝武当的中心客栈……。以上这些特殊的因素,也就使得商南成为民歌海洋的历史渊源“我的山歌多又多,装满千筐与万箩,用排载来用船拖;前船到了丹江口,后排还在武关河,串连排,紧挨着,船船装的都是歌。”——这就是商南民歌的真实写照。

艺术起源于劳动,民歌来自于生活。民歌就其内容而言,真可谓包罗万象,它是整个社会历史发展变迁的记录,也是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就我们商南人来说,可谓是民歌伴随着一生:处在襁褓之中婴儿,母亲为他唱“催眠曲”、“摇篮曲”;当孩子呀呀学语时就学唱各种童谣、儿歌;少年时期,唱起了“儿歌”、“放牛歌”、“盘对歌”等;青壮年时期,复杂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歌唱领域:劳动、生活、爱情、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无所不有,各种颂歌、山歌、情歌、劝世歌等数不胜数。民间小调里内容更加广泛,望郎歌、留郎歌、爱郎歌、送郎歌、私情歌、各类十二月、十二时、十绣、十爱、十杯酒、十把扇子、十条手巾、四季歌、五更歌、节气歌等;节日庆典时,更形成歌舞的高潮,正月玩花灯时的各种彩歌、秧歌、花鼓、旱船歌、竹马歌、跑云歌、采茶歌等更是精彩纷呈。在传统的习俗活动中更离不开民歌,例盖房奠基、营业开张等活动中的仪式歌;婚嫁娶亲中的“迎轿歌”、“拜堂歌”、“撒帐歌”、“闹房歌”等;老人过生日有“祝寿歌”,亲人亡故后,要唱“挽歌、孝歌”等。还有各种随想曲、大实话、倒转连、颠倒颠、反唱歌、十八扯等等。简直是无地不歌、无事不歌、无时不歌;总之,民歌是劳动人民心灵深处的声音。它深切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情感,经万人之口,通万人之心,它是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的寄托。可以说,哪里有人民、有生活,哪里就有民歌。民歌是人民生活的镜子,是人民的喉舌,是人民的忠实伴侣。它承载着土地上的悲、欢、离、合,源源不断,绵绵流淌;经历千锤百炼后,变得更美、更加完善。如此不断发展、繁衍,使民歌具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民歌的形式简明、朴素、短小、精干,易于传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在它的形式中积淀着一个民族或地区的自然的艺术美。就其形式而言,我县就有一句式的打夯歌、号子歌;有两句式的信天游,有三句式的还阳调,有四六八言式各种小调,有五句式的姐儿歌,有七句式山歌与孝歌,有多段式的叙事曲;形式多彩多样。尤其是民歌里的情歌占有相当大的分量,最大妙处在于它的执著、大胆、热烈、火辣、不装饰、不应景,一如意中所出。例如:“郎在山上起歌声,姐在房中慌了神;靠背椅子坐不稳,手拿棉线亍不匀,情哥哥勾了姐的魂。”又如“想姐想的软瘫瘫,四两灯草也懒担;隔山听见姐召唤,一口气翻了八架山,百斤重担也没换肩。”更如“我想娇姐没到手,娘娘庙里许灯油,有朝一日想到手,头顶香盘手提油,老和尚敲钟我磕头!”思念之情,思念之真,思念之切,直言不讳,寄于歌唱。

商南民歌类型诸多,主要分为有山歌、情歌、姐儿歌、劳动生活歌、劝世歌、民间小调、历史歌、孝歌、仪式歌、盘对歌、戏谑歌、时政歌、儿歌等。

总之,商南民歌既有着自己的地方特色,也有着鄂、豫、川、陕各地的共性;既有着西北民歌的苍凉、高亢、深沉,也有着西南民歌的奔放、明亮、幽默;更有着江南民歌的曼丽、轻柔、妩媚。风格不一的民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当地人性格的生动映照。民歌是血肉俱全、泪笑并存的,是他们心灵的呼喊,他们需要凄凉婉转或豪放粗旷、高亢悲苍的调子来抒发情感。在商南旧时的历史舞台上,普遍唱的是“曲子”、“二黄”和 “花鼓”;“商南花鼓”大有安徽老家“黄梅戏”的情调。每年正月各地普遍都要“玩花灯”和“打花鼓”民歌中除孝歌外,都可在花鼓中演唱。

香花出生于沃土,艺术起源于劳动。商南民歌不仅内容广泛,思想性强,知识面广,教育意义大,而且趣味性、艺术性极其浓厚。像“翻田埂”,也叫“比歌”,这是相互攀比、嘲讽或骂笑的戏谑歌,不仅诙谐、滑稽、幽默、深刻,而且是双方知识、智慧和艺术的较量。例:“歌师唱歌别谦虚,文臣还要武将对,自古英雄配美女。‘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镇守云南吴三桂,跨海征东薛仁贵,迫害白袍张士贵;‘周吴郑王,冯陈禇卫’;黄连、附子和乌梅,不知仁兄会不会?”这首歌里用了一句“论语”与两句“百家姓”, 又用了三个带“贵”字的古人名及其历史典故,还用了三味中草药名;明讲“和贵”与“礼让”,暗藏男尊女卑分比忠奸之骂机,药性谐音双关语,有影射讥笑对方父子吃醋酸苦和激将之意;又例回对的一首:“八洞神仙来过海,内中不见铁李拐;他在南山把药采。汉钟离,去跟脚,狂风吹的浪翻波;闹得老龙不安乐,好似二郎游五岳。‘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人而不仁,如礼何?’,车坐中心马踏脚。落得老将无处躲,‘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当归、斑蝥与芍药,相陪仁兄唱几个。” 歌中引用了俩位八仙人物与过海故事,一段三字经和一句论语,还引用了一句贤文和一幅古训联,外带三味中草药名;不难看出,其谐音双关语意是:“大家唱歌本来像八仙过海一样,各显神通,你却古怪、离奇,大吹大擂惹人生气,是没有教养不懂礼仪的小人,你走歪门邪路,逼人过急,欺人太甚,恐不多时会遭报应的,到那时就晚了!劝慰其还是要遵循‘勤、忍’古训的好!又嬉骂对方为有病的女人,给开了治疗妇女气血不活、月经不调和打胎的药,还影射对方应当离开歌场回去,不当站立在此不走”的意思。这些都充分展现了歌手的创造力,是双方歌手知识、智慧、艺术的较量!不难看出民歌的博大精深之所在,充分显示了群众艺术才能。如不身临其境,谁又能估量得到,在这深山旷野、荆丛泥土中,竟藏涵、孕育、润养着这等样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底蕴呢?

然而,文革期间,这犹如大山之雄魂,流水之幽韵的民间老歌旧曲,被视为“四旧”而遭到破除,从此民歌便销声匿迹再没人敢唱。随着广播喇叭、收音机、录放机、VCD、卡拉OK现代化音响、MP3、电脑网络的不断发展,民歌仅成为老年人头脑里的记忆了;现在,大多数中青年都不知晓民歌为何物?然而,代表人民群众心声的事物,总是有着无限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改革开放以后,留连过去自由歌唱时代的人们,总是不忍抛开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开始小心翼翼试探性地抄录着一些歌集,禁不住在无人时哼唱起来。随着自由空间的扩大,思想越来越解放,唱民歌的人就越来越多,歌声也就越来越高。上世纪90年代,被禁锢了将近30年的民间狮舞花灯开始复苏,“民间小调”以旧瓶装新酒的形式得以重新唱了起来,农村老人去世时,又兴起了“打代式”唱“孝歌”。

本人对民歌情有独钟。从小就喜欢聆听父辈们在山间地里边劳动边唱着的悠扬歌声,少年时代就对民歌的词与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回乡劳动期间,学会了不少的山歌、姐儿歌、孝歌和各种小调。尤其酷爱一些历史典故歌曲,让人学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喜欢那些“劝世歌”,它教会了你怎样做人。生产队集体在山上挖地、锄草时,经常由一人领唱,大家跟着和唱或幺号子,都忘记了劳累与饥困,呈现出一派轻快与欢乐的场面。

随着老年人的行将就木,民歌存在逐渐消亡的危机。多年来,本人一直存心积虑,搜集、挖掘、抢救、整理民间歌谣资料,但是难度相当大。由于民间不少老歌手大都相继谢世,现存会唱旧歌老调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即使还有一些幸存者,也大多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由于长期不唱歌而被遗忘的差不多了;由于民歌大都为口头传唱的,书面资料极少,所以误传甚多;即使有一些手抄本,但也大都是支离破碎,有头无尾,残缺不全、差七错八。由此可见搜集、挖掘、抢救、整理民歌之重要性与紧迫性了。

自由民主,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文化复兴,百家争鸣,是国家兴旺强大的盛世标志。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壮乡国际民歌节的成功举行,中央电视台原生态民歌赛的展播等等,皆表明我们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路径。神州大地肥沃土壤孕育的优秀古朴、悠扬、明快、美妙、悦耳,令人感动、神往的原生态民歌,必将得以重新认识与估价,必然会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任何力量皆不能阻挡百花怒放文艺春天的到来!

挖掘文化遗产,振兴地方经济,加强文化强县建设传承民间风土文化,弘扬传统道德精神,是我多年来潜心挖掘、整理出的《山魂水韵》这部商南民歌选上下集,得以与大家见面的原因和目的之所在。夙愿得以实现,幸莫大焉!正如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曾说过的:“音乐,有人将它比作花朵,因为它铺满在人生的道路上,散发出不绝的芬芳,把生活装饰得更美”!(雷家炳)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