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母亲感慨,这西班牙的有机蔬菜可真好,健康,国内要是也有这种有机蔬菜该多好。
一旁的杨舒春听了母亲的话,陷入沉思,内心萌生了一个想法:国内的有机蔬菜市场正是萌芽阶段,人们开始追求吃得健康,却苦于没有购买渠道。
既然如此,自己何不试试回国搞有机蔬菜种植呢?反正西班牙的生活已经进入稳定状态,完全激发不了自己的热情。
说干就干。杨舒春马上联系了国内的同学咨询。正好,他有个初中同学,刚刚在无锡鹅湖镇拿下一块地,准备建一座农场搞养殖业。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合伙务农,还拉上了另外2个好友合作。
杨舒春很快把西班牙的贸易公司转让出去,不顾众人的嘲笑与反对,拖家带口地回到中国,开始新一轮的创业。这一次,他不是初出茅庐的青年小伙,而是成熟稳重的中年智者。
杨舒春刚回到老家,就遭受到了乡亲们的非议。父亲更是放话,杨舒春搞农场投资要是能赚到钱,他就自*给儿子看。这虽是玩笑话,但也真实反映了大伙对杨舒春搞农业的不信任。
毕竟,杨舒春从小在城里长大,多年来只会读书,一点农业知识也不懂,去到地里,连杂草跟种植物都分不清。
果然,农场刚起步时候,杨舒春就闹了个笑话。他到地里帮忙拔草,因为不认识什么是水稻,什么是杂草,把稻谷当成杂草拔了。
为此,杨舒春拼命学习农业知识。他放弃西装领带,只穿粗衣布鞋,骑着一辆三轮车在农场到处逛,吃住都跟农民在一起。从基本的种植物识别,再到种植技术、到农活要点,一点一滴地学。到最后,杨舒春甚至都能从猪的嚎叫声中,分得清猪高不高兴。
另一方面,杨舒春坚持搞有机多样化种植。尽管他的农场只有80亩地,却有近30种产品,除了养猪、鸡鸭鹅,养鱼,还种植蔬菜、水稻等。
在农场,家畜的伙食是非常好的,鱼汤、菜叶都用来喂猪喂鸡,猪和鸡的粪便用来给蔬菜当肥料,循环利用。而且,全部的养殖和种植过程都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连除草都是靠人工。可以说,农场里的每一件产品,都是备受呵护,人工养育成本极高。
按理说,这么好的产品,理应供不应求。可是,创业哪有这么简单呢。
2012年,杨舒春农场养的猪达到了出栏标准,是时候投放到市场验收成果了。杨舒春对这批猪抱了很大的期待。
当地普通的猪一斤卖到6元,他给猪定价30元/斤,这个价格是他当时做过市场调查和成本核算定的。按计划,一头猪可以卖6000元,当时他们有50头猪出栏,那就能卖30万。
可是,市场给杨舒春浇了一盆冷水,30元的高价压根没人买。一边是卖不出去的猪,另一边是持续消耗的喂养成本,眼看农场的收入即将泡汤,大家都很着急。
有人开始质疑杨舒春,怀疑他办农场的理念是不是有问题,投入那么多,产出来的东西却没人要,甚至还有人想要放弃农场经营。
杨舒春的压力也很大,晚上常常睡不着觉,他开始动摇自己当初回国创业究竟对不对,说不定自己真的不适合这条路?不过,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一切,杨舒春决定振作起来,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既然找不到有意愿消费的人,那就让消费者主动找上门。